島嶼浮光──我的庶民記憶

發稿時間:2009/10/31
島嶼浮光──我的庶民記憶
島嶼浮光──我的庶民記憶
作者|晏山農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09/10/01

  這是一本特別的散文集,是作者晏山農對於過去十數年關於社會、台灣史的思考,他以南方觀點來書寫庶民記憶,道出台北觀點之外的真實。

  晏山農自14歲時舉家遷移,由嘉義搬到台北,但他從來沒有適應過這座首都,也從來無法以都會菁英為榮。他在民進黨變質後,以書寫尋找根柢,潛回南方故鄉,詮釋個人的記憶、信仰與想像。無論讀者同不同意他的觀點,對我們來說,都是珍貴的文化印象、寶貴的台灣經驗。

  晏山農或呼喊或感慨,或娓娓道來或字字鏗鏘,可視為學者們發表「七一五聲明」的民間版。台灣的南北差異一直都沒有消除過,也缺乏相互的了解,本書將打開「台北」讀者的視野,敲開「南部」讀者的心房,讓彼此更加坦白、寬容、欣賞。

文章節錄

  看到身形魁梧、本名陳政行的本尊現身,就已震撼性十足。當時他標榜可以直躺在地面,任由滿載乘客的遊覽車輾過卻毫髮未傷;還有,他可以將一個壯漢用單手舉起。彼時眾人看了這些演出真是目瞪口呆、嘖嘖稱奇!至於另個北港來的「拳頭師父」老塗師,他是六尺四的師傅,既然系出同門自也能展露讓車體輾身的驚人氣功,不過,印象中我倒未曾看過他表演這項絕活,倒是他以拳術、氣功就夠震懾眾人了。

  六尺四和老塗師此後也來這塊空地獻藝好幾回,目的無非是想藉拳術氣功推銷自家的藥物──六尺四是「七厘武功散」,老塗師是「太祖行氣散」。幾年之後,師徒二人的聲名已從雲嘉地區拓展到全台,特別是六尺四還頻頻上電視,爾後北港六尺四竟成為極MAN的標籤,而「七厘武功散」更和「鐵牛運功散」、「十八銅人行氣散」蔚為民間三大祛傷解鬱藥物。可惜天不假年,陳政行已於一九八七年意外身亡。○七年五月警方偵破一起雲林最大的簽賭站,獲知其中涉案的北港鎮代陳介民竟是陳政行長子,北港六尺四的傳奇才又讓人憶起。

  從一個荒廢已久,可提供江湖藝人表演的空地,到後來新樓落成,意外產生一個《五燈獎》五度五關得主,冥冥之中我見證了兩段「星光」追索史。那樣的空間位移和藝能演出,不由得聯想到力倡「遊戲先於文化」、「文明起於遊戲」的荷蘭著名文化史家赫依津哈(Johan Huizinga)。赫氏在近代歐洲的「理性人」(Homo Sapiens)、「製造人」(Homo Faber)概念之外,再擬一個「遊戲人」(Homo Ludens)的靈犀巧思,此一迥異於華人文化「勤有功,戲無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類的讕言,「遊戲人」之說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赫氏指出遊戲的特徵有三:自主和自由的參與、非日常生活或非真實的生活形態、具有時空的隔離性。以此觀之,今之「星光幫」固然是「遊戲人」,昔日《五燈獎》的參與者,甚至像北港六尺四那樣的江湖賣藝人亦屬之,都有各自的遊戲美學,祇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面貌不一而已。

  雖然,北港六尺四的賣藝表演和赫氏強調「遊戲是一種與物質利益無關的活動」稍有差異;但,在威權當道、傳媒不發達的年代,江湖賣藝人無疑提供民眾超出當下物質利益的愉悅。特別是北港六尺四有著魁梧身形,在氣功運行加上槓桿原理的作用下,車輛輾身的絕技就同時兼具娛樂、祭儀的美學。作為一個「遊戲人」他成功地由一個雲嘉地區的賣藝人躍身為全國知名人物,如此的「星光」無足道哉嗎?

  至於方芳碧的五度五關得主身分,非但未能成為魚躍龍門的保證書,甚且多數人如今已遺忘了她。其實不止於方芳碧,《歌唱擂台》早期的五度五關得主亦殊少進入演藝圈(就只有一個以演唱愛國歌曲為主的常葳葳),也就是說,方芳碧時代的電視歌唱競賽,似還停留於嚴肅的祭儀,「遊戲人」的性格還不夠多樣、放得開。直到一九七五年才藝五燈獎之後(節目分梳為歌唱、舞蹈、戲曲、樂器及技能),成名者才備出。這當然也和經濟起飛,人的肢體、表演潛能較有自信有關,方芳碧祇能慨歎「吾生也早」!

  前些時日南下嘉義,偶瞥方家舊宅,心裡遙想的卻是提供江湖賣藝者的那塊空地。而談到「美學世代」,下意識想到的是東京原宿的年輕街頭表演者,而非奉傳媒為帝君,評審過程卻愈來愈淪為密室推理的遊戲。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