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壞的時代,我們仍能擁有最好的人生。
二十幾歲的我們,如何在世上尋找一席之地?
★橫掃歐美書市的千禧世代成長小說★
★邦諾書店年度十大好書★
★《今日美國》暢銷書★
★TikTok年度好書獎入圍★
「如果你曾經避免回家,或對父母無話可說;
如果你曾把人生和個性建立在朋友身上;
如果你曾愛錯人,或在錯的時間愛上對的人……
簡而言之,如果你曾經年輕過,
你一定會像我一樣喜愛這本小說。」
────《明日,明日,又明日》作者 嘉布莉.麗文
內容節錄
《瑞秋的青春事件簿》
我向來只會和詹姆斯・戴夫林談起拜恩博士,我一直認定倘若拜恩博士再次出現在我的人生中,絕對會是透過詹姆斯。
我錯了。他再次出現是透過《玩具秀》。
《深夜玩具秀》是一年一度的愛爾蘭電視節目,由兒童評論該年度最棒的玩具,並且建議其他小朋友聖誕禮物心願清單該列出哪些玩具。對於愛爾蘭兒童而言,這絕對是一大盛事;對於身在外地的愛爾蘭成人,更是不容錯過。很難跟外人解釋,這也是這個節目一部分的魅力所在。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永遠不會懂,這是劃分「自己人」與「外人」的分水嶺。或許是因為現在有太多人擅自挪用愛爾蘭文化,因此,我們將專屬愛爾蘭人的笑話變得越來越難懂,就像放在貨架最高處的商品,必須請店員幫忙拿取。
世界各地都有人組團收看,愛爾蘭成年人會守在電視前看實況轉播,為試玩「口袋波莉」的五歲兒童喝采。我是《希伯尼安郵報》的編輯,這份報紙的主要讀者群是移居英國的愛爾蘭人。我的職責是報導愛爾蘭移民在英國的動態,因此報導《玩具秀》也是我的職責。
「妳確定?」安潔拉說。「現在距離聖誕節只剩三週了,我不想在這麼冷的天氣派妳跑去遙遠的蘇活區。」
「沒問題。」我說,將長圍巾一路纏到下巴,過程中短暫無法呼吸。
「我不希望成為那種討人厭的同事,動不動就說這種話,」她說,「但妳目前的狀況……」
「我好得很,真的啦。」我摸摸隆起的孕肚,最近,我終於進入相對平靜的孕期。懷孕初期我嚴重害喜,內心惶惶不安,感覺有如遠洋捕鯨船漫長航程的最初階段。畢竟我曾經流產。不過,現在到了第七個月,我已經進入航海精神病的憂鬱階段。我難以想像自己還能回到陸地。在我看來,我會懷孕到永遠。
我去到蘇活區的那家酒吧,今晚這裡是思鄉遊子的天堂,只限今晚。墮胎修憲公投期間舉行過很多這種移民聚會,大家聚在一起要求改變,當時我經常參加。我非常關心這個議題,不但投注了很多心力,也從中賺了很多錢。英國的報章雜誌刊登了很多愛爾蘭爭取墮胎權的特別報導,他們邀稿的對象也包括我。我訪問倡議團體,訪問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訪問那些因為產程與分娩併發症而失去女兒或妻子的家屬;我也訪問了一位醫師,他堅持寧願犧牲母親也要保住胎兒。那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身為居住在英國的愛爾蘭記者終於有意義了。我參加抗議活動,也參加會後的派對。我的聯絡人清單大爆滿,因為我酒醉之後胡亂做出一堆承諾,答應會報導他們要求的內容,但其實我根本無權決定。
即使已經過了四年、換了新的iPhone,我依然留著那些人的聯絡資料。克萊拉修憲、秀邦修憲、艾胥琳修憲、多納查修憲。這些人彼此不相識,卻因為相同的使命而短暫成為一家人,現在任務達成,他們之間便幾乎再也沒有任何交集。
擁有墮胎權與同志婚姻讓我們歡天喜地,但是在這樣的夜晚,我們依然寂寞。
酒吧裡已經客滿了,因為我處於航海精神病的憂鬱階段,以致於忘記我有權要求讓座。一位與我年齡相仿的男士主動讓座給我,他和一群朋友很開心地坐在一起。
「我不想害你和朋友分開。」這群人因為今晚的活動而亢奮不已,我直覺認為他們應該大多是同志。雖然出於對同志社交之神的敬重,我至少必須假客氣一下,拒絕成為打擾他們的直女。不過,當然啦,其實我等不及想加入。
他搖頭,溫柔地扶我在他的位子坐下。「沒關係,女士,沒關係。」他說,濃濃的口音一聽就知道是都柏林人。「要是讓孕婦在聖誕節站著,我們還是人嗎?」
「耶穌寶寶會怎麼看我們?」另一個人說。因為座位靠得太近,我不得不成為這群好友當中的榮譽成員。我非常感激,他們讓我感覺自己重要又特別,有如在葡萄牙牧童面前顯靈的聖母瑪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