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餐風露宿不改其志 雙琴俠音樂路上幽默前行

雙琴俠認真的堅持,加上一點古典音樂知識與一些災難,最後變得搞笑
2019/7/13
文:趙靜瑜/圖:雙琴俠提供

第一次回台灣演出是在2017年,雙琴俠(TwoSet Violin)選在松菸誠品表演廳作募款演出,當時的社交網站累積粉絲是25萬,有7000萬點擊率;現在雙琴俠FB粉絲超過111萬,點擊率不計其數,他們用影片分享生活,也開展全球演出機會,粉絲簽名人潮不斷,YouTube粉絲人數還在不停滾動增加中。

「就像有人推廣三明治音樂會,在中午時段一邊啃三明治,一邊聽音樂會,也有人推出寶寶音樂會,帶著小嬰兒來聽音樂會,我們要用我們的方式讓更多人愛上古典音樂。」

雙琴俠這個名字一聽,哇,超威,但是看到成員澳籍台裔小提琴家楊博堯(Brett Yang)與陳韋丞(Eddy Chen),根本就是兩個鄰家大男孩,楊博堯斯文一點,陳韋丞多一點鬼靈精怪,兩人是補習班好友,一開始都先在交響樂團專職工作,邊拍影片。2016年末,楊博堯與陳韋丞兩人分別辭去雪梨交響樂團及昆士蘭交響樂團的職務,專職以「雙琴俠」組合舉辦音樂會。

與古典音樂家的刻板形象截然不同,雙琴俠的演出活潑,有趣,扮醜,搞笑樣樣都來,積極與台下觀眾打成一片。

一開始兩人以製作原創影片,向大眾分享古典音樂家的生活,累積網路知名度。陳韋丞說,他們會用拍視頻影片作為表演的舞台,都是江南大叔「騎馬舞」的啟發,「看到那支影片,我們基於好奇心,也來模仿拍攝影片,過程完全自學。」陳韋丞說從外面看人家拍片好像很容易,實際上很難很難,「但我們做到了,而且做的還是搞笑版。對我們來說,最難的部分不是拍片,而是把影片放到網路上。」

不讓別人決定未來 走自己的路

陳韋丞曾經入選澳洲最大的小提琴國際大賽(The Kendall 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一路過關斬將,但到最後依舊落選,「評審給我的理由是,我和鋼琴伴奏的眼神接觸不夠多。」陳韋丞無法接受這樣的理由,「我相信我自己,我不要再去在乎這種事情,多少音樂人如我多年鑽研,就為了求裁判席上的幾個人決定我的未來,我氣瘋了。」不願意再遵循主觀的價值判斷,兩人決定作了一件偉大的小事,他們沒有資金,但卻發了宏願,選擇街頭露宿籌得5萬澳幣(約122萬台幣)展開世界巡演。

雙琴俠由澳籍台裔小提琴家楊博堯(左)與陳韋丞組成,團名很威,但根本就是兩個鄰家大男孩。

「基本上就是賣藝,住在街頭,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尋求認同與支持。」楊博堯說,當時琴盒一打開,小提琴一拿起來就是演奏,等著觀眾打賞;吃也吃得很簡單,睡不好,感冒生病也是常有的事情。當時都會開直播,慢慢地澳洲大家知道有這樣瘋狂的兩個人,影響力逐漸傳播出去,很多粉絲都會來看他們,帶東西給他們吃;有時候下雨,也有好心人借傘照顧,「當然也有想放棄的時候,但想到這麼多粉絲在看著,我們放棄會讓他們失望,就一直堅持下去,這些都化成我們的力量,完成眾籌目標,展開世界巡演。」

必須認真相待的是音樂  生活方式可以很輕鬆

雙琴俠最有名的影片之一是他們與小提琴家陳銳(Ray Chen)合拍的「鬥琴」,兩方設定背景在某個電玩世界時空,雙方是敵對狀態,如果沒子彈了,拉個幾小節就可以補充能源,在歷經數十回合琴音交戰,最後客隊陳銳獲勝,整部影片過程充滿笑點。

他們也用咕咕雞與小提琴合奏的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華爾茲(雞版)」也早已超過40萬次分享,千萬次點閱,人氣破表。他們還說動已出道20年的女小提琴家希拉蕊.韓跟他們上台演出,一起邊搖呼拉圈一邊演奏。兩人還可以用樂曲猜顏色,用琴音猜國家,還可以比手畫腳讓對方猜這是哪一位音樂家,甚麼都可以跟古典樂有關,甚麼都可以玩。

雙琴俠表示,他們的影片有一些DNA,「認真的堅持,加上一點古典音樂知識與一些災難,最後變得搞笑。」兩人都認為,透過幽默和簡單的方式讓古典音樂與現代人產生連結是他們的目的,「有些人會願意喜愛古典音樂,身為古典音樂家,我們必須積極地找到他們。」

古典音樂本來就有一定的門檻,雙琴俠認為一定還有很多喜愛古典音樂的觀眾,「我們這一輩的音樂家必須主動找到他們。」

楊博堯說,古典音樂的高標準常常把人們搞到崩潰,或是嚇壞,「人們想要最好的藝術,這是身為音樂家的我們應該堅持的標準,但我們要認真的是音樂,我們自己可以輕鬆一點,讓更多人認識古典音樂。」

楊博堯笑說,這些拍片靈感平常就要蒐集,但是一開始他們常常需要製造音拉錯,會是把琴音拉得很難聽的情境,「這非常難,因為我們都是音樂科班出身,要故意把琴音拉不準或是亂抖音,其實要很刻意。」楊博堯說,一開始觀眾會把重點放在他們的搞笑功力上,把他們的演奏實力當成是額外的紅利,「我們都接受,因為我們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古典音樂家也可以很有幽默感。」

這些靈感大部分來自音樂家的日常,楊博堯說,「比如說彩排會發生的事,和別人的對話等等,一有靈感就要趕快記下來,但也要和團隊一起討論。」

雙琴俠兩人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有很多挫折,「支撐我們努力往前的動力,就是我們對古典音樂的熱情。」

楊博堯4歲開始學小提琴,但老師兇,他都裝睡。後來全家移民紐西蘭,楊博堯繼續學小提琴,「這個階段沒有裝睡,反而愛上了小提琴。」陳韋丞則是6歲時在紐西蘭開始學琴,兩人先是在一個青少年交響樂團一起合奏,但並不熟,直到在同一個補習班碰到,調皮的兩人一拍即合。

從A到B的走法  永遠不會只有一條

楊博堯說,他們倆人一起合作就像兄弟,不但很互補,而且默契十足,「我常覺得Eddy像猴子,很靈活很聰明,也很有創意。」陳韋丞則認為楊博堯很像動物界的狗,「他很友善,思想很開放,從A到B的走法永遠不會只有一條,他可以有很多條,也很有執行力。」

從澳洲交響樂團的合奏團員到現在相偕用音樂與影片走遍全世界,雙琴俠的邀演行程已經排到了北歐與北美,臉書上常常貼出的就是「SOLD OUT」,兩人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有很多挫折,「支撐我們努力往前的動力,就是我們對古典音樂的熱情。」

172.3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