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馬祖的文化認同才要開始

馬祖不缺建設,缺的是人
2020/3/1
文:鄭景雯 / 攝影:林俊耀

來過馬祖好幾回,但我始終有個疑問,為何馬祖不是馬祖縣政府,而是連江縣政府?查資料才發現,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中華民國在馬祖列島成立連江縣政府,位於中國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兩岸唯一分治的縣,形成有2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

這種尷尬的處境,其實也展現在馬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認同」這一塊。不過從今年馬祖的立委選舉,便可從中觀察到馬祖也有著世代之間的隔閡與問題。過去馬祖被視為難以撼動的深藍選區,但自從李問代表民進黨在馬祖參選,雖然最後落敗,但他的出現,卻也代表著馬祖年輕人透過選票提出的另一種聲音。

我也藉著這次採訪擺暝祭典,順道問了在地民眾的身份認同,有些人會避開談論,只談無論是馬祖或是台灣,最早的先民都是從中國移民而來,更遑論馬祖的先民都是從福州遷徙,最終無法避開血脈一家親。問到新世代的看法,有的則會毫不猶豫的說自己就是台灣人,反而會覺得自己對台灣本島上的文化,比對自己家鄉的文化還熟悉。其實這樣的狀態,在台灣內部也常見,只是多半都在選舉時浮上檯面。

馬祖曾經是重要的戰略據點,過去馬祖人沒有能量把聲音傳出去,但那些在戰爭威脅下的恐懼、噤聲如今不再,迎面而來的是一個重新看待馬祖的時機點。

每一次走訪馬祖都看到不同面貌,每座島嶼各有特色,北竿保留芹壁聚落建築;南竿軍事標語回到戰地風光,因「藍眼淚」更添名氣;西莒「山海一家」,韓戰期間曾是美國CIA招待所;東莒的國定古蹟東莒燈塔有近150年歷史;東引燈塔、一線天獨特景觀;亮島挖掘出約7900年前的完整人骨骨骸,經DNA演化基因證實為最古老的南島民族;到大坵島追尋梅花鹿,這回到馬祖又參與地方民俗盛事擺暝祭典,馬祖的自然寶藏與文化底蘊,比想像中的還要醇美深厚。

八八坑道原來是軍方戰備用途的戰車坑道,後來由於坑道中段塌陷,戰車撤走後,曾經在軍管時期充當馬祖電信局的上班地點及電信機房,如今則已成為馬祖酒廠窖藏老酒與高粱酒的最佳場所,一靠近坑道口,就可聞到濃濃酒香味。
民國57年,為戰略需要而開始的「北海計畫」在馬祖地區開鑿了不少「地下碼頭」,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如今在軍方釋出之後,成為馬祖地區特殊的「戰地景觀」。

過去對於偏鄉發展,往往著重硬體建設,雖然已核定興建南北竿大橋,大工程所費不貲,但就在地人實際使用情況來看,不少人反映並無需要,能把四鄉五島往來的交通船功能提升,改善台馬輪品質,以船隻作為馬祖列島的交通工具,反而比跨海大橋的陸地通行多些特色。

回歸根本問題,馬祖和許多偏鄉有著同樣狀態,最缺的不是建設,而是缺「人」在當地推動事務,而馬祖人的文化認同,或許才要開始。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