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祈岩說,他希望台灣人在這個環境裡是感到舒服自在的,此後不管是台灣人自己做的AI,還是全世界做的AI,大家在使用時都不會有壓迫感,或只能接受國外硬翻譯過來的東西。
他說從未想過台語會消失,也不認為自己能作些什麼,但其實他已經走在路上很久很久
籌錢催生台語節目,堅守語文一致的台文字幕,母語不是工具,而是呂東熹無法割捨的家人
「我不是做表演,我是在做文化傳承、做劇本的保存。」
馬水龍遠行10年了,想起一次跟朋友開車上陽明山,就在停車買饅頭吃貢丸湯之際,馬老師迎面而來,襯衫牛仔褲,溫文儒雅又瀟灑,那樣的偶遇與形象,是我心中永恆的馬老師……
「下面一位!」電視機傳來熟悉胡瓜的聲音,節目《綜藝大集合》22年種下與台灣各地鄉民連結的種子,製作人張智傑說:「被鄉親緊握的暖和雙手,是節目傳遞幸福的能量」,這就是他製作電視節目的使命。
從楊千鶴到楊双子,台灣女性走過百年歲月,過程曲折坎坷,一如台灣自身的命運,透過兩位女性細膩的視角,走出苦大仇深與宿命悲情,讓世人看到台灣命運的無限可能,也啟發著無數台灣主體意識的種子。
AI帶回思念的人,大港開唱音樂季把「酒國歌王」陳一郎復活了,相隔20年,他的歌聲將重返港都開唱。
每年4到8月適逢鳥類繁殖期,生肖屬雞的父親退休在家,總愛在家裡陽台觀察綠繡眼築巢、下蛋、孵化、育雛、離巢,當有最新近況總是會跟親朋好友分享所見。
拜科技發達所賜,他用沒有快門聲的智慧手機好紀錄鳥類生態影像。我隨手拿出工作用的器材拍攝,傳了不同視角的畫面讓他去跟親朋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