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創意結合科技,台劇力求進化

當觀眾追著韓劇、華劇跑,台劇也持續轉骨,超越顛峰,力圖增添影視作品的可看性,值得激賞。
2025/9/8
文:文化+雙週報編輯小組

電影製作技術持續進化的當下,科技正逐步改寫傳統拍片流程。從前期動作設計到實際拍攝場景的建構,「拍片」不再只是導演和演員在片場的雙人舞,更像是創意結合科技的實驗。

以近期推出的電影《96分鐘》為例,電影耗資新台幣1.6億元拍攝,更在信義區封街兩週末拍攝拆彈戲,特別的是團隊引進好萊塢Previs(Previsualization、特效預演拍攝)跟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技術,開拍前就預知可能發生的「災難」,並從日本進口零件蓋出高鐵車廂,給予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也為台灣類型片再添新頁。

此外,再現影像攜手友達光電在中影製片廠打造的LED虛擬攝影棚,導演紀柏舟有著動畫導演出身的養分,並在盧貝松監製的《台北追緝令》擔任視覺特效總監,LED攝影棚讓劇組能更省時、省力地實現複雜場景的拍攝,也能避開天氣、光線等不確定因素,大幅提高拍攝效率,此次合作,讓好萊塢首部全片在台取景的動作片《台北追緝令》誕生,也推動台灣在國際影視產業鏈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當觀眾追著韓劇、華劇跑,台劇也持續轉骨,超越顛峰,力圖增添影視作品的可看性,值得激賞。

172.30.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