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沒有看過《魔法阿媽》的人來說,要把阿媽賣掉,乍聽實在是有些莫名的想法,不過這一切都是其來有自。
《關公大戰外星人》是台灣首部災難特攝片,外星人原想入侵西門町,卻因新聞局審查未過,只能改到香港大戰。
影、視、歌三棲,加上版畫藝術家身份的旅日藝人翁倩玉,總讓人留下「優雅」形象,在18歲首次回台灣拍電影時卻留下了可愛的青澀反差,因不擅背中文台詞,一度要把台詞本吃下去。
在這個愈來愈少人讀書的高科技時代,未來誰的書架上還有一兩本「新潮文庫」,也許才是最新潮的事吧。
總統府前南廣場上,按了數百張、千張的快門,回頭仔細審視記憶卡裡所有影像,這張聚焦在體操協會成員背影,神態自若地面對群眾,身上的表演隊服在太陽下、色彩如此豔麗。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麥克風也是……
拍照可以隨興拍,可以用心拍,卡到好位置,決定的一瞬間,構圖、取景的條件選擇更多。在人手一機的年代,連小朋友都懂得卡個好位置!
是穿越還是走秀,是現實還是超自然?突然想起,這間博物館曾經有殭屍特展……
今年「鬼家人」前傳漫畫在電影上前引起話題,讓人誤以為「電影本事」即將捲土重來,但也有許多不同世代的人不知道「電影本事」是什麼……
不管是先看哪部作品,都是為另一部作品加分,網路前傳漫畫如過往電影「本事」般,讓人先了解電影角色,而電影則接續漫畫的故事線,讓一切都在讀者心中畫下完美句點。
以功能而言,本事早已被拆解為各種形式融入產業中,預告片、劇照、電影簡介,莫不是動動手指頭,都能在網路上蒐得的資訊,但它仍留在人們記憶之中,帶著點油墨味與青春記憶,若要說本事消失了,不如說,它其實無所不在。
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讓特拉維夫的軍、政、商、藝術中心Sarona 和HaKyria,成為以哈戰爭時期的「人質廣場」……現在每天都有人聚集、週遭貼滿人質照海報和祈求釋放人質的海報,設有遮棚、志工發放海報及象徵回家的黃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