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裡的一切都是藝術品,當解說人員也完全融入館中氣氛,誰說這不是行為藝術……
旁觀者看別人的愛情,是夕陽還是黃昏,只能各自解讀。
在南部縣市的一場造勢場合,我從高點俯瞰晚上即將舉辦的選舉造勢晚會,選舉人的旗幟、紅色塑膠椅凳,整齊擺放排列,猶如苦心孤詣的一畝田……
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正值印度重要節慶「排燈節」期間,這項如同台灣人過農曆新年一般的節目,象徵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知識戰勝無知,在印度文化中有深遠的含意,排燈節對不同地區、宗教的人,也有不同的意義……
聖‧克萊爾能夠在一個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35年,屹立不搖,持續帶給社區與世界新活力,即使不在國際樂壇當紅炸子雞之林,但他不曾消失的熱情,已經在古典音樂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椰棗在埃及,不僅是一種美味營養的水果那麼簡單,椰棗果和椰棗樹不僅深植於埃及的歷史和文化中,其價值和地位也持續以豐富的面貌,深刻反映和體現在埃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這場別開生面的劇場,不管詩人在場或不在場,詩都是要傳唱的,都是要撥弄心弦的,都是要野蠻生長的,然後跳脫文字的牢籠,長出自己的姿態……
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各國陸續宣示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台灣也不例外。當各界還在觀望如何因應這波「減碳大作戰」,表演藝術已然悄悄起步,而且令人刮目相看。
搞劇場的人相對資源比較匱乏,但對山峸設計創辦人袁浩程來說,這種匱乏不但不會限制想像,還擴大了想像的可能性。他讓道具布景有機會再被其他劇團利用,透過整理民間廠房作為劇團的家,一個安心儲存謀生傢伙的地方。
歐美對於綠色環保的覺醒,或可做為前車之鑑,成為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綠色永續的動能。從今天開始,一切都不會太遲。
不要小看表演藝術的力量,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的3大表演藝術場館證明,表演藝術工作人員可以在節能減碳的行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韓流襲捲全球,韓國現在最流行什麼?是短羽絨外套,而且受到青少年喜愛,韓媒已開始討論流行的原因,但最該探討的應該是隱藏於這些流行背後的物質主義文化。
18年的歲月,匆匆、忙忙,卻足以讓一個小孩長大成人。便利貼上有媽媽寫著自己與誠品的故事,而這只是其中一個交集。這片牆、空間、書與無數的人來人往,乘載著每個人對於書店的想像與愛。
老字號文學雜誌《幼獅文藝》於2023年12月畫下句點,讚嘆之聲有之,惋惜之聲有之,不可否認的,70年來歷任主編為文藝新手提供初試啼聲舞台的用心與努力,已經為台灣文學貢獻了珍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