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裡的一切都是藝術品,當解說人員也完全融入館中氣氛,誰說這不是行為藝術……
旁觀者看別人的愛情,是夕陽還是黃昏,只能各自解讀。
在南部縣市的一場造勢場合,我從高點俯瞰晚上即將舉辦的選舉造勢晚會,選舉人的旗幟、紅色塑膠椅凳,整齊擺放排列,猶如苦心孤詣的一畝田……
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正值印度重要節慶「排燈節」期間,這項如同台灣人過農曆新年一般的節目,象徵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知識戰勝無知,在印度文化中有深遠的含意,排燈節對不同地區、宗教的人,也有不同的意義……
聖‧克萊爾能夠在一個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35年,屹立不搖,持續帶給社區與世界新活力,即使不在國際樂壇當紅炸子雞之林,但他不曾消失的熱情,已經在古典音樂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椰棗在埃及,不僅是一種美味營養的水果那麼簡單,椰棗果和椰棗樹不僅深植於埃及的歷史和文化中,其價值和地位也持續以豐富的面貌,深刻反映和體現在埃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這場別開生面的劇場,不管詩人在場或不在場,詩都是要傳唱的,都是要撥弄心弦的,都是要野蠻生長的,然後跳脫文字的牢籠,長出自己的姿態……
貝多芬也是有信念的政治參與者,他用他的音樂與道德信念,留給後人無數啟發。
「貝多芬的音樂大家都聽過,可是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很少人能說清楚。」波昂貝多芬特展的策展人隆恩(Julia Ronge)說,「我們得設身處地回到他的時代和社會,才能看出他的革命性。」
從音樂裡,可以感受貝多芬所有的信念與情感,從他居住過的房子,或許可在200多年後的時光淘選下,輕觸貝多芬生活裡的美麗與哀愁。
用音樂刻劃人性,為知音而寫;用音符主張信念,也用音符唾棄背信,這或許是人們不曾忘記貝多芬的原因。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將在5月推出貝多芬的《莊嚴彌撒》資以紀念。
在台灣要製作一齣好戲,錢和人是基本的基本,更重要的是勇氣,不怕死的那種膽量,以及很多的幸運
以天地為席幕,水天一色,也是另類風水,倒也自在!
上世紀末曾發光發熱的台漫創作者,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凋零,需要更多的關注
天使般的純淨歌聲、魔鬼般的眩人技巧,現年四十二歲的假聲男高音菲利普.賈洛斯基,以精湛歌藝征服各地樂迷的耳朵
能受評審青睞的作品未必擁有60分到80分的進步差距,更多的是90與90.1的細緻內裡。這些作品用它們的一小步,帶世界看見好設計的未來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