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裡的一切都是藝術品,當解說人員也完全融入館中氣氛,誰說這不是行為藝術……
旁觀者看別人的愛情,是夕陽還是黃昏,只能各自解讀。
在南部縣市的一場造勢場合,我從高點俯瞰晚上即將舉辦的選舉造勢晚會,選舉人的旗幟、紅色塑膠椅凳,整齊擺放排列,猶如苦心孤詣的一畝田……
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音樂劇《後生》,是一齣從頭到尾都在問問題的戲,不只對京劇、對傳統藝術的未來提出精準扣問,更直指現代人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的矛盾……
明華園戲劇總團重製經典劇作「界牌關傳說」,由當家小生孫翠鳳領軍,攜手明華園藝術家族新生代演員共同演出;孫翠鳳說她超級開心,「因為全都是青春的肉體與我一起表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場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礦工畫家洪瑞麟特展,侯文詠「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影視製作導入大數據是近年國際趨勢,2016年《我們與惡的距離》首次為台劇點了第一把火,如今星火燎原。
數據值千金的時代,掌握的資料當然越多越好,但人性考量呢?商業成功與個資隱私的平衡點在哪?
數據資料宛如廟裡籤詩,解籤終究在人,若無經驗輔助判斷,數據只是有字天書,看得見、卻摸不透方向。
儀式是一種文化符號,是人類在特定時空下的特別作為,通過儀式,生命可以進入另一個階段。
他們就在你我身邊,不用藝文泡泡,也不用居檢14天。
蘇斯博士含種族刻板印象作品下架,波隆那插畫大展公布得獎名單。
40難料:中間世代待修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