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GDP成長下滑 產業空心化憂慮再起
(中央社台北8日電)深圳近日公布前3季GDP,年增6.6%,較去年同期下滑1.5個百分點,創深圳建市以來最慢紀錄。陸媒指出,各項經濟數據的下滑與製造業搬離深圳的消息不絕於耳,再度引發產業空心化隱憂。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深圳統計局近日公布今年前3季GDP(地方生產毛額),年增6.6%,與去年前3季8.1%的增速相比大幅下滑1.5個百分點,在全國25強城市中與西安並列倒數第一,創下深圳建市以來最慢紀錄,也再度落後於廣州。
不只GDP成長下滑,證券時報報導,2019年1至7月,深圳固定資產投資中,二級產業投資增速放緩,甚至繼2016年下半年後再出現負成長,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也在今年放緩。
近幾年製造業搬離深圳的消息不絕於耳,搬遷主體從低端落後產業逐漸蔓延至先進製造業。眾多企業搬遷外撤,引發許多人對深圳產業空心化、產業鏈「斷鏈」的隱憂。
事實上,深圳企業搬遷潮由來已久,受土地廠房租金、員工工資、原物料等要素成本上升,有相當一批企業已有計畫地先行一步往深圳周邊、其他省市及印度、東南亞轉移。
2016年5月,一篇「別讓華為跑了」引發輿論對深圳企業產業轉移的廣泛關注。前深圳市市長許勤在2016年的一次講話中表示,近期,有超過1.5萬家企業遷出深圳。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如果出現工業投資額負成長,那就說明今年的形勢比以往還嚴峻。
在郭萬達看來,深圳土地空間有限,導致土地成本上漲一定程度壓迫了製造業的發展,這是深圳客觀存在的事實。
報導指出,2015年深圳房價年增近50%,引發全中國廣泛關注,隨之而來的是,深圳高科技產業加速外流。在2016年的深圳固定資產投資中,二級產業投資額在下半年也出現負成長,與企業的出走不無關係。
對於產業鏈「斷鏈」隱憂,郭萬達認為,企業將生產線遷到周邊的東莞、惠州、中山等城市,對深圳產業鏈的完整性不會帶來太大影響;但若遷到更遠的江西,甚至東南亞國家,就真的需要「補鏈」。(編輯:陳家倫/楊昇儒)10811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