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烏克蘭展新作 反思戰爭意涵

2025/9/14 20:24(9/14 21:3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展出最新的大型裝置,傳達反戰意涵,希望藉此重喚外界對俄烏戰爭的關注。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展出最新的大型裝置,傳達反戰意涵,希望藉此重喚外界對俄烏戰爭的關注。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14日專電)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今天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展出為期兩個半月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以刷白迷彩服包裹三個巨型幾何球體,傳達反戰意涵,希望藉此重新喚起外界對烏克蘭戰爭的關注。

這件作品名為「三個完美比例球體與刷白的迷彩制服」(Three Perfectly Proportioned Spheres and Camouflage Uniforms Painted White,直譯),由烏克蘭工匠打造金屬框架組成,靈感來自義大利藝術家達文西繪製、用以說明數學家理念的幾何插圖。

裝置由三個大小不一的金屬球體構成,其中最高者約9英尺,外觀宛如中空足球,外層以特製迷彩布料覆蓋。乍看似為軍用布料,實際上因艾未未反戰立場,改由用多種貓咪圖像拼貼而成的迷彩布料。

艾未未作品結合達文西象徵理性與比例的幾何圖形,與象徵破壞的迷彩布料,試圖形成強烈對比。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烏克蘭基輔展出新作。因艾未未反戰立場,用上由多種貓咪圖像拼貼而成的迷彩布料,取代軍裝。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烏克蘭基輔展出新作。因艾未未反戰立場,用上由多種貓咪圖像拼貼而成的迷彩布料,取代軍裝。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艾未未過往也曾以迷彩圖案作為創作媒介。他認為,迷彩從保護機制到混亂視覺,也具模糊政治與遮蔽真相的意涵。布料再塗上白色顏料,象徵「洗白」手法,深化諷刺政治審查與宣傳對現實的掩飾。

然而,這件作品也引發部分爭議。

有烏人指出,在烏克蘭,迷彩軍服象徵對抗外敵的勇氣與榮譽,具高度象徵意義;而在俄羅斯宣傳語境中,白色常被視為「和平」象徵。部分觀眾認為,將迷彩軍服刷白,形同削弱原本的保護與抵抗意涵,甚至可能被誤解為呼籲接受一場不公正的和平。

艾未未表示,他來自中國,文化內一向有諷刺政治審查的「洗白」概念,但明白文化差異會有不同的詮釋。

艾未未說,他喜歡探討「層層掩蓋」與「真實被隱藏」的概念。人們常因表象做出判斷,卻鮮少深入探究底層意涵。對他而言,戰爭本質在於摧毀生命,而沒有任何價值能凌駕於生命之上。

他說:「支持個人、國家,可以有許多理由,關於領土、榮譽或眼前的安全威脅,但往往需要犧牲最大代價是生命。」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烏克蘭基輔展出新作,作品以刷白迷彩服包裹三個巨型幾何球體,由烏克蘭工匠打造金屬框架組成,靈感來自義大利藝術家達文西繪製、用以說明數學家理念的幾何插圖。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烏克蘭基輔展出新作,作品以刷白迷彩服包裹三個巨型幾何球體,由烏克蘭工匠打造金屬框架組成,靈感來自義大利藝術家達文西繪製、用以說明數學家理念的幾何插圖。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艾未未透露,他兩年前即獲非營利藝術平台Ribbon International邀請參與合作,但他當時仍在評估。隨時間推移,國際藝術家對烏克蘭熱度逐漸下降,他希望藉此裝置再度喚起外界關注。

他指出,由於作品規模龐大,須在當地製作,耗費相當多時間與資源,這也是他第三次造訪烏克蘭。

艾未未表示,在戰爭中思考藝術的功能並不容易,但即使處於戰火中,人仍需要過有尊嚴的生活,包括接觸文化與藝術。

這件裝置藝術目前展出於烏克蘭展覽中心「第13號展館」(Pavilion 13)。該展館為蘇聯時期所建,曾用以展示煤礦相關主題。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烏克蘭基輔展出新作。因艾未未反戰立場,用上由多種貓咪圖像拼貼而成的迷彩布料,取代軍裝。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烏克蘭基輔展出新作。因艾未未反戰立場,用上由多種貓咪圖像拼貼而成的迷彩布料,取代軍裝。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這次訪烏,除了展出大型裝置藝術作品,艾未未也同步拍攝紀錄片。他表示,期間曾走訪烏東前線,與軍人接觸,也遇過持中國護照在火車上遭審查的情況。

艾未未說:「戰爭就像一場暴風雨,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站在雨中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會濕掉。」但他強調,最重要是在此艱難時間,仍有人希望透過文化與藝術堅持人道主義理念。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艾未未曾多次批評中國政府,2008年汶川地震後發起民間調查,追查校舍倒塌原因,後網上言論受到限制。2011年他曾因言論遭拘留,2015年離開中國,至今已在海外生活逾10年。

流亡期間,艾未未曾居住於德國、英國與葡萄牙。他曾批評德國社會不夠開放,文化上難以包容外國人。儘管身在海外多年,他仍表示:「我是中國人,我說中國話,我有家人在中國。很自然會想回去。」(編輯:陳妍君)1140914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在戰爭中思考藝術的功能並不容易。但即使處於戰火中,人仍需要過有尊嚴的生活,包括接觸文化與藝術。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在戰爭中思考藝術的功能並不容易。但即使處於戰火中,人仍需要過有尊嚴的生活,包括接觸文化與藝術。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攝 114年9月14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