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要求純電動車出口領許可證 防內捲式價格戰

(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國商務部網站26日發布公告,由2026年1月1日起,所有純電動乘用車出口要獲得許可證。有中國業界人士指,新規是防止平行出口等不規範行為,及海外出現「內捲式」價格戰。
中國商務部網站26日發布公告,為促進新能源汽車貿易健康發展,依據中國對外貿易法有關規定,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純電動乘用車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公告表示,對貨物名稱為僅裝有驅動電動機的具有車輛識別代碼(VIN碼)的其他載人車輛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
公告又指,申報出口資質的企業條件、管理方式、申報程序、出口許可證申領與發放等,依照相關規定執行,海關對出口純電動乘用車的檢驗,以現行的進出口商品目錄為準。
每日經濟新聞26日報導,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規是為了規範純電動乘用車出口秩序,防止平行出口等不規範行為,也可以防止海外出現「內捲式」價格戰,及進一步提升中國車企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形象及發展。
報導指出,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5年1至7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19.9萬輛,年增57.1%。
報導表示,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背後,行業不乏亂象,如「零公里二手車」冒充新車出口等,甚至有部分個人或企業將陷入經營危機的車企產品出口至海外,嚴重損害中國汽車在國際市場的信譽。
據外媒此前報導,「零公里二手車」冒充新車出口是因為中國汽車產能過剩及價格戰,影響汽車銷售,出口商直接從汽車製造商或經銷商處買入車輛,註冊中國車牌,立即標記為二手車銷售到海外如俄羅斯、中東等地。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汽車便被視為有兩次交易。
外媒當時的報導指,「零公里二手車」冒充新車可以規避較嚴格的審核程序,並可能享受到較低的關稅。這種做法得到部份地方政府鼓勵,以達到中央政府的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新規可強化品牌責任、提升服務水平、遏制低價競爭。
他表示,新政策也規定,僅汽車製造商及其授權經營企業具備申領資格,且僅可出口本企業自產品牌的純電動乘用車。這可推動汽車製造商全面主導自產品牌純電動車的出口業務,提升出口品質。(編輯:陳鎧妤)11409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