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交所總裁:中國虧欠農民 國家仍掌握半數財富
(中央社台北5日電)香港交易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在一場論壇說,中國過去數十年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功,虧欠了數億農民,應當先補償農民;且中國可能有約50%的財富仍由國家掌控,國家資源再分配的方式將成為未來焦點。他的相關言論也引發網友熱議。
綜合新加坡聯合早報及網路資訊,李小加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米爾肯研究院亞洲峰會一場對話會上發表這些看法。
他說,中國能在過去數十年取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土地、勞動力、環境、儲戶權益4方面的「損失分配」(allocation of losses)能力。
中國給農民極低的土地補償,用遠低於其他國家的成本,實現了城市化和工業化;數億農民工投身城市建設,拿到的微薄薪酬只是他們應得收入的一小部分。這兩者再加上巨大的環境破壞和對儲戶資金流動性的限制,一共是4個其他國家都無法企及的條件,中國卻做到了。
他說,中國擁有最低廉的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環境成本和資金成本,加上所有城市市長和各方人士都在這4個維度上競爭,這種成本結構在過去30年間吸引了大量華爾街這種國際資本。
過去30到40年中國經濟創造的財富究竟掌握在誰手中?李小加基於個人推測表示,約50%的財富可能仍由國家掌控,用以維護整體發展;另有20%可能歸屬於城市人口,而約10%可能涉及官僚體系中的不透明或腐敗部分。中國80%人口可能僅分享20%的財富。
李小加強調,國家資源再分配的方式將成為未來焦點,以確保更公平的分享。「補償這筆對農民的欠賬(帳),就是中國的未來,我們正朝這個方向前進。」
香港明報報導,李小加有關中國財富分布、「補償農民」等論調,連日引起中國輿論熱議。在新浪微博,網民大部分表示支持其說法,紛稱李小加「把真相展現給世界」、「是好人,是看到問題的人」、「明白人,看得通透」,還有人指「第一次聽到有精英敢直白地說出真話」。
不過,也有部分網民質疑李小加的發言,直指「又想方設法分公共財富」。微博帳號「中華歷史教育研究」寫道:「李小加的言論是十分陰險的挑撥離間。」
現年64歲的李小加出生在北京,成長在甘肅,曾是渤海油田石油工人。他在1980年代曾任職英文「中國日報」記者,1986年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10年擔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前,李小加曾為美林證券中國區總裁、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
李小加2020年離開港交所後,次年和張高波共同創辦滴灌通(Micro Connect)並擔任董事長。(編輯:張淑伶/呂佳蓉)11410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