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俄能源合作是「雙方互利合作典範」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石油及天然氣出口先後遭到抵制,但中國仍是俄羅斯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進口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今天舉行的「中俄能源商務論壇」致賀信時表示,中俄能源合作是「雙方互利合作的典範」。
新華社報導,第7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今天在北京登場,習近平在賀信中作上述表示。
根據報導,習近平透過賀信表示,中俄能源合作「起步早、基礎好」,是「雙方互利合作的典範」,為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發揮了積極作用」。
習近平說,中國願與俄羅斯一道努力,持續鞏固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維護全球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建設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為世界能源安全與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更多穩定性」。
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歐美及同盟國開始抵制購買俄羅斯原油,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一度揚言對購買俄羅斯原油的印度、中國等國加徵關稅;而歐洲國家也開始尋求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強烈依賴,歐盟更計劃在2027年底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
相形之下,中國同一期間卻不斷增購俄羅斯原油,且能以折扣價購得,這使得俄羅斯在2023年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天然氣方面,俄羅斯2019年開始透過數千公里長的「西伯利亞力量」管線對中國供氣,2022年以來供氣量更快速上升。
今年9月,中國中石油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簽署興建「西伯利亞力量2號」及「東方聯盟」天然氣管道的備忘錄。同時,現行「西伯利亞力量」管線對中國的供氣量,也將從目前每年380億立方公尺增至440億立方公尺。而近日更傳出,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部分天然氣,價格跌到僅剩市價的6到7成。(編輯:邱國強/徐崇哲)11411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