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官員:人形機器人尚未成熟 防止一窩蜂發展

2025/11/27 17: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7日電)中國官員今天表示,當前人形機器人在技術和商業化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而中國已有超過150家人形機器人企業,他警告要注意防範重複度高的產品一窩蜂上市。

證券時報報導,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2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速度」與「泡沫」一直是前沿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把握和平衡的問題,對於具身智慧(指人工智慧與環境互動相結合)產業發展也一樣。

他說,近年來,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慧產業規模,正在以超過50%的增速跨越式發展。根據市場調研機構預測,2030年將達到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400億元)市場規模。

但他指出,當前人形機器人在技術路線、商業化模式、應用場景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隨著新興資本加速入場,中國目前已有超過150家人形機器人企業,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其中半數以上為初創或「跨行」入局;這對鼓勵創新是好事,但也要注意防範重複度高的產品「扎堆」上市、研發空間被壓縮等風險。

中國當前傾力發展高科技,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但同時為了防範出現產能過剩並陷入價格戰的情況,當局又加強整治「內捲式競爭」,不願各地發展同質性高的產業。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今年7月中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曾批評地方,「上項目,一說就是幾樣: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全國各省分都要往這些方向去發展產業?」

發改委官員今天再次就人形機器人領域可能的泡沫化問題提出警告。(編輯:周慧盈)11411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金融時報:避美晶片限制 中國科技巨頭海外訓練AI模型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