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6國寶級大師秀技藝 北市策展具現化無形文資

2025/8/8 12:30(8/8 15: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8日開幕,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右)藉此機會向每一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致謝。中央社記者陳昱婷攝  114年8月8日
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8日開幕,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右)藉此機會向每一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致謝。中央社記者陳昱婷攝 114年8月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台北8日電)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今天開幕,邀集6名印鈕、漆線、斲琴等傳統技藝的保存者,展現其工法與作品,同時訴說創作歷程及故事,將無形文化資產的內涵具體展現。

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特展「文化裡的點燈人」今天在中山堂揭幕,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致詞表示,台北市自2008年推動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與保存計畫至今,已累計登錄24項共39名保存者與團體,他要深深向每一位保存者致謝。

他說,要成為保存者,不是5年、10年,而是一輩子的時間,且相較於其他更大眾及娛樂取向的文化活動,保存文化資產顯得寂寞許多,卻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蔡詩萍表示,任憑世界喧囂,文化局將持續以政策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技藝傳承,讓人們能找到足以安靜、沉澱心靈的角落。

文化局介紹,「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邀請6名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參與展出,包含印鈕保存者廖德良、漆線保存者顏金益、糊紙保存者張秋山及李清榮、繩結保存者陳夏生、斲琴保存者林立正。

文化局說明,此次特展以「光」為主題意象,呈現藝師一生奉獻所點亮的文化火炬,並以記憶與技藝為2大主軸,勾勒出傳統工藝的歷史深度與當代表現,讓民眾認識工藝的基本內涵,搭配藝師的創作歷程和精選的作品,建立起對於傳統工藝更加立體且廣泛的認知。

文化局表示,特展為免費入場,展期至31日止,並同步推出由藝師親自指導的6場特色體驗工作坊,邀請民眾與工藝相遇、與文化同行。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廖德良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傳統工藝不僅反映先民的生活智慧及審美,更是民間習俗和宗教信仰的展現,他在60年的篆刻歲月中領悟,雕刻、繪畫都是社會教育的一環,每個形體裡頭都有意義。

被問到是否鼓勵年輕人來學傳統技藝,廖德良笑說,「正職不行啦,會餓死人」。他表示,傳統藝術需要被傳承,但可能無法靠自己生存,所以需要政府及社會大眾幫忙,他鼓勵年輕人來學,但當成兼職或興趣就好。(編輯:林恕暉)1140808

台北市文化局邀集6名印鈕、漆線、斲琴等傳統技藝的保存者參與「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其中印鈕保存者廖德良表示,傳統藝術需要被傳承,但可能無法靠自己生存,所以需要政府及社會大眾幫忙。中央社記者陳昱婷攝 114年8月8日
台北市文化局邀集6名印鈕、漆線、斲琴等傳統技藝的保存者參與「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其中印鈕保存者廖德良表示,傳統藝術需要被傳承,但可能無法靠自己生存,所以需要政府及社會大眾幫忙。中央社記者陳昱婷攝 114年8月8日
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8日開幕,邀集6名印鈕、漆線、斲琴等傳統技藝的保存者,展現其工法與作品,同時訴說創作歷程及故事,將無形文化資產的內涵具體展現。中央社記者陳昱婷攝 114年8月8日
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8日開幕,邀集6名印鈕、漆線、斲琴等傳統技藝的保存者,展現其工法與作品,同時訴說創作歷程及故事,將無形文化資產的內涵具體展現。中央社記者陳昱婷攝 114年8月8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