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藝術島轉化軍事記憶 禦敵「軌條砦」成作品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8日電)馬祖曾實施戰地政務36年,於內於外影響深遠,第3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中許多藝術家以作品回應這段歷史,像是在地藝術家陳益輝以防禦敵軍登陸的「軌條砦」製成大型作品「築巢」。
陳益輝向媒體分享,至今在金門仍可看見許多「軌條砦」,過去因兩岸情勢緊張,金馬海邊都布滿拿來防禦的「軌條砦」,馬祖走過非常困苦的狀態,有些人到台灣發展,有些人在當地繼續求生存,就這樣慢慢形成現在的島嶼。他希望透過「築巢」表達馬祖人走過的路,以緊密的巢讓未來越來越好。
「築巢」設置於馬祖南竿珠螺海灣長堤。而另一件裝置作品「不是誰的棋子,我們是……」則選在昔日軍事據點「26據點」展出,藝術家李佩珊與馬祖居民共創,將擺放多顆黑白棋子的大型棋盤設置於軍事坑道旁,黑白棋子上各有不同字、畫,都是由地方居民繪製而來。
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開洋分享,馬祖被討論時的格局似乎永遠都僅在兩岸之間,卻一直無法觸及到地方的人如何思考;李佩珊透過與地方居民合作,讓在地人彩繪對於馬祖的未來想像,這些棋子還可作為花器,讓參與居民帶回家,響應環保。
藝術家林羿綺設置於北竿塘岐故事館的錄像作品「島上有聲,霧裡有人,夢中有神」,同樣關注不一樣的地方視角,她透過三頻道影像交織出10名馬祖北竿女性的故事,有曾經向對岸喊話的心戰播音員、用閩東語學英文的馬祖母親,展現在地女性群像。
林羿綺向中央社記者說,相較非常陽剛的軍事島印象,她的祖母是金門人,她因此很了解女性因為軍事管制而產生的特殊面貌,像是祖母曾是民防隊,還擁有軍裝,馬祖女性過去也需集訓、打靶,這與台灣本島女性形象有很大差異。
林羿綺表示,這讓她因此想採集馬祖女性的故事,觀眾在觀看過程中需不斷走動,來回觀看三頻道影像,呼應馬祖人在四鄉五島間「跳島」的生活日常。
第3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即日起至11月16日展開。(編輯:張雅淨)11409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