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周邊海域輻射 原能會要建立監測機制

2018/2/1 17:0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朱則瑋台北1日電)輻射會透過海洋傳遞,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今天表示,將對台灣周邊海域進行環境輻射監測,今年先做先期計畫,明年開始推動,目標要建立例行性、持續性監測機制。

台灣周邊包括中國、日本等核電廠相關設施,假使發生日本福島核災狀況,放射性物質容易跟著洋流流向台灣周邊海域,原子能委員會今天召開年終記者會,宣布要進行海洋輻射監測。

原能會副主委邱賜聰表示,台灣在陸地方面的輻射監測做得非常好,但在海域部分比較空白,考慮到福島核災,大量放射性物質到海洋裡,隨著洋流流到台灣鄰近海域,加上中國大陸積極投入核能建設,海洋輻射檢測有必要性。

邱賜聰指出,今年會先進行先期計畫,與科技部、環保署、海巡署、農委會等單位合作,希望明年開始有四年期的計畫,結合學術研究機構,並利用原能會在輻射監測的能力,把台灣附近海域輻射狀況做充分監測了解。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不會只是一次性!」邱賜聰說,將來會變成是一種例行性、持續性的監測,台灣是海洋國家,除了要把陸地環境輻射監測做好,也有必要做好海域輻射監測。

另外,原能會20年前曾調查國人接受天然背景輻射劑量,數值為每年1.62毫西弗,世界平均值為每年2.4毫西弗,國際上平均10年至15年要做一次調查,原能會為了更新數據,今年將再做調查,其中包括住家建材輻射劑量、醫療輻射接受劑量、搭乘飛機旅遊過程、民生食品服用體內劑量等。10702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