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月餐飲業營業額年增3% 經部看好全年正成長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5日電)經濟部表示,餐飲業營業額連續3年創新高,今年累計前7月餐飲業營業額年增3.0%,全年有望持續呈現正成長。為因應經營挑戰,餐飲業者也持續導入創新科技服務,包括導入手機或平板點餐系統和導入送餐機器人等。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發布產業經濟統計簡訊顯示,隨著疫情逐步趨緩,外出用餐意願回升,111年餐飲業營業額大幅攀升19.1%,規模值超越疫前(108年)水準,112年更向上突破兆元大關,年增逾2成,113年則因比較基期已高,年增3.6%,今年1至7月續年增3.0%,展望全年可望持續呈現正成長。
根據統計處113年5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顯示,餐飲業主要經營困境(複選)依序為食材成本波動大占65.6%、人力短缺占61.5%、人員流動率高占55.6%、人事成本過高占51.1%,以及同業間競爭激烈占47.4%。
相較於111年5月,則以人力短缺、人員流動率高和同業間競爭激烈分別上升21.4、13.3及8.3個百分點最多,顯示食材、人力所推升的經營成本,以及同業競爭為目前多數餐飲業者面臨的困境,如何有效管控成本,及提升餐飲體驗吸引來客數,是餐飲業者強化競爭力的關鍵。
為提供多元用餐環境滿足消費者需求,統計處表示,連鎖業者透過多品牌展店,擴大經營規模以提升市占率。根據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統計,近年(排除109、110年疫情期間)台灣餐飲服務業連鎖加盟品牌數及店數維持穩定成長,但面臨原物料及人力成本攀升等經營壓力,業者加盟意願降低,在市場汰弱留強下,113年品牌數及店數分別年減5.6%及7.2%。
若觀察直營店與加盟店占總店數的比例,直營店占比在疫後明顯攀升,從111年26.5%上升至113年30.2%,反觀加盟店占比從111年73.5%下降至113年69.8%,顯示餐飲連鎖業者由以往的快速展店模式,轉向較易有效管控成本的直營化經營。
統計處表示,隨網際網路及行動裝置普及,以及疫情帶動無接觸服務發展,業者持續推動數位轉型,以優化營運效率及提供更便捷的顧客體驗。
根據統計處調查結果顯示,113年5月餐飲業發展的數位轉型服務中,以開立電子發票占80.0%最高、導入POS系統占77.7%次之,其餘依序為提供行動支付服務占61.2%、網路點餐系統占41.2%、網路訂位系統占39.9%,其中又以開立電子發票較111年5月上升8.5個百分點最多。
因應經營面臨的挑戰與困境,統計處表示,餐飲業者亦積極導入創新科技應用,調查結果顯示,113年5月導入手機或平板點餐系統、導入送餐機器人及設立自助結帳機分別占41.9%、17.7%及5.8%,其中又以導入手機或平板點餐系統較112年5月增加9.0個百分點,增加最為顯著。(編輯:翟思嘉)11409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