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盛擬11月上旬創新板上市 產品切入AI伺服器應用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7日電)電漿設備研發製造商暉盛科技今天表示,預計11月上旬創新板上市,相關設備已經切入人工智慧(AI)伺服器相關印刷電路板(PCB)應用,持續布局半導體晶圓製造、先進封裝以及IC載板應用,預估到2027年,半導體業績項目占比可提升至46%。
暉盛下午舉行創新板上市前媒體交流會,總經理許嘉元表示,暉盛設備主要應用在半導體、IC載板、印刷電路板等領域,其中在半導體領域,主要用在晶圓製造、晶圓再生、先進封裝、以及傳統封裝等項目。
許嘉元指出,目前暉盛投入異質材料蝕刻與活化技術,可應用於新材料封裝解決方案;此外也積極布局包括扇出型面板封裝(FOPLP)與晶圓級封裝(WLP)等先進封裝市場。他表示,電漿設備機台已切入AI伺服器PCB板應用。
在IC載板領域,許嘉元指出,ABF載板規格持續升級,暉盛透過全乾式電漿蝕刻與表面粗化技術,提升加工效率並降低能耗,切入國際大廠產線。
許嘉元表示,玻璃基板具高穩定性與耐高溫特性,可減少圖案變形並提升良率,成為人工智慧資料中心與AI繪圖處理器(GPU)封裝關鍵材料,暉盛同步開發玻璃蝕刻與表面處理解決方案。
展望未來營運,許嘉元指出,到2027年,暉盛在半導體業務項目營收比重,將從今年預估占比17.7%成長至46%,IC載板業務占比將從今年的43.4%調節至26.9%,PCB應用業務占比將從今年的36.8%調節至21.4%。
暉盛發言人邱冠陸表示,目前能見度超過半年至1年,人工智慧伺服器客戶有急單挹注,預估2026年半導體項目包括玻璃基板、晶圓製造等應用成長可期,此外IC載板項目應用也正向看待。
在客戶應用,暉盛說明,2010年取得美系半導體大廠認證,產品應用在ABF基板處理產線,2022年至2023年大幅出貨專用機種;2018年通過美系大廠驗證,電漿極化設備擴銷至全球代工廠,日系IC載板大廠也採用暉盛真空電漿機解決均勻性問題,國內大廠已導入再生晶圓薄膜去除設備,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晶圓級製造應用認證中,
根據資料,暉盛核心業務聚焦電漿清潔、電漿蝕刻及電漿表面改質技術,擁有跨足真空電漿、常壓電漿及高效電漿火焰的技術平台,可應用於清洗、蝕刻、去膠渣、極化、鍍膜前處理與高溫裂解等製程。
暉盛說明,公司掌握對氣體組成、腔體壓力、能量密度及材料熱衝擊等多重參數的控制能力,可因應3D結構與高深寬比製程挑戰。
暉盛產品線包括半導體電漿極化與蝕刻設備、IC載板與PCB製程電漿機台,以及新能源與環保應用電漿廢氣與廢水處理設備,也切入甲烷裂解產氫與固體廢棄物高溫減廢等綠色科技領域。
在市場布局,暉盛除了台灣與中國市場外,同步拓展日本、美國、歐洲與東南亞市場。
根據資料,暉盛成立於2002年6月,目前資本額新台幣3.46億元,暉盛自結8月營收1925萬元,年減44.76%,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2.99億元,年減7.28%,暉盛今年上半年稅後獲利約1515萬元,每股純益0.44元。(編輯:張均懋)11410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