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老照片》胡德夫與原住民族正名運動
2025/7/30 07:00

(中央社網站)民國83年8月1日,「山胞」這個帶著歧視的稱呼,終於從《憲法》中消失,改為「原住民」;3年後,再正名為「原住民族」。
這是一場走了10年的運動。而在這條路上,胡德夫(Kimbo)的名字無法被忽視。
他是卑南族與排灣族的後代,民國51年,胡德夫從台東北上進入淡江中學就讀,並成為家鄉第一位考進台大外文系的學生。
因一次腦震盪癲癇發作,他不得已在大三休學。後來為了分擔家計,開始駐唱,在哥倫比亞大使館附設的咖啡推廣中心駐唱時認識了李雙澤、楊弦、吳楚楚等一群好友。
民國63年,胡德夫在李雙澤的大力促成下舉辦了《美麗的稻穗》演唱會,為台灣民歌運動揭開序幕,也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要唱自己的歌,說自己的話。」李雙澤這句話,深深影響胡德夫。他開始找回族人的歌謠,也寫下自己的聲音。
民國73年,台北縣(今新北市)海山煤礦爆炸,胡德夫參與救援時發現,罹難者多為阿美族礦工。他回家後寫了一首歌「為什麼?」,並在新公園舉辦演唱會,控訴與聲援災變中原住民的悲慘命運。
同年底,他在大批警察的阻撓下,於台北馬偕醫院禮堂,與Icyang.Parod(夷將.拔路兒)等人共同創立「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胡德夫當選首任會長,推動正名、還我土地運動。
民國77年8月25日,台灣解嚴後首次原住民族大型社會運動誕生——2000多位族人走上街頭,喊出:「我們要土地,也要名字!」
民國83年,時任總統李登輝在屏東首次公開使用「原住民」一詞;同年7月,在國大代表高正治努力下,修憲案以一票之差通過,8月1日正式公告。這一天,也成為「原住民族日」。
想看更多胡德夫的照片,立即到中央社影像空間。1140730



- 2025/09/17 07:00
- 2025/08/13 07:00
- 2025/08/06 07:00
- 開箱老照片》胡德夫與原住民族正名運動2025/07/30 07:00
- 2025/07/23 07:00
- 2025/07/16 07:0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開箱老照片》曾破解沙林毒氣 國際毒物權威杜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