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5旬女停經後異常出血 子宮內膜癌作祟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6日電)58歲張女停經已久,近月出現多次陰道異常出血仍不以為意,直到下腹嚴重疼痛才就醫;檢查後發現子宮內膜癌且已擴散,手術切除子宮、卵巢,搭配化療,日前出院持續治療中。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婦癌科主任葛裕民表示,患者個性活潑外向,退休後仍常參加各類社團活動,唯獨對自己身體健康總是不上心,連續多天異常出血、全身痛到冒冷汗,依舊堅持出遊,直到同伴發現臉色不對,才勸她盡快就醫檢查。
葛裕民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0至70歲女性,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據統計,國內有7%發生在40歲以下,至於高風險群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未曾生育、長期接受雌激素治療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等,具有家族性癌症病史如林奇(Lynch)症候群,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葛裕民說明,確認是子宮內膜癌後,正子影像檢查更發現有擴散到骨盆腔淋巴結、肝臟,確認為第四期,相較於早期診斷存活率,第一期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則明顯下降至20至50%不等。
張婦得知病情後,十分驚訝且沮喪,但仍表示會全力配合醫療建議,同意手術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手術過程順利,住院期間恢復狀況穩定;術後也安排患者接受「基因檢測」,可檢測癌細胞是否具有POLE突變、p53異常、配對修復系統MMR缺失等基因變異,最終確認腫瘤組織有配對修復系統MMR缺失,醫療團隊決定合併化療藥物包括鉑類(如Carboplatin)與紫杉醇(Paclitaxel)並結合免疫療法,施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藉此改善療效,患者目前已順利出院,持續治療。
葛裕民提醒,女性一旦停經進入更年期,若仍有出血量過多、天數超長等情形,一定要提高警覺,因為週期太密集或出血量大,都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瘜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常增生或子宮內膜癌造成,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都極高。(編輯:陳仁華)114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