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人機廠未列美供應商名單 專家籲從歐洲突破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5日專電)美國出口法規繁複,無人機採購另設核可供應商名單,但台灣廠商至今未能入列。專家今天透露,歐洲與台灣近年低調累積技術合作,無人機正是關鍵領域,建議台灣無人機業者可先在歐洲市場擴大規模,再打入美國市場。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中午舉行「台灣『去中國化』無人機產業:成果與持續性挑戰」座談,雜誌「航太週刊」(Aviation Week)商務編輯傅長壽(Matthew Fulco)及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副會長馬珞丹(Lotta Danielsson)等出席。
除了前述核可供應商名單未列台灣,關稅也為台美無人機合作帶來不確定性。傅長壽舉例,美國將台灣「對等關稅」稅率暫時調整為20%,目前還不清楚這20%關稅將如何適用於無人機零組件。
他並列出歐洲對台灣無人機感興趣的考量。一是歐洲確實對中國無人機的安全性有顧慮,且台灣無人機更有可能符合歐洲聯盟(EU)資安規範。
二是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執政期間,有許多歐洲代表團訪台,雙方持續默默地建立技術合作,而無人機逐漸成為其中關鍵。
傅長壽點名波蘭「對台灣(無人機產業)來說是真正的機會」。地緣政治方面,波蘭在烏克蘭戰爭中是極為重要的後勤樞紐,推測這兩國的防務合作關係,使波蘭成為台灣無人機出口的第一大市場。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台灣無人機出口達1189萬美元(新台幣約3.5億元),年增率高達749%,出口前5大市場分別為波蘭、美國、德國、捷克與香港,合計占比達97%。
傅長壽指出,波蘭7月宣布將投入約5300萬美元的國防預算於無人機系統(UAS),也是台灣相關產業的切入點。
此外,他說,德國與捷克都在增加軍事預算,對烏克蘭防衛同樣關切,其中捷克負責烏克蘭重建的代表曾提到,無人機技術應成為台捷合作重點。
傅長壽指出,美國仍然是台灣最重要的安全夥伴,美國國防科技公司規模龐大、發展迅速。但歐洲因面臨自二戰以來歐洲本土最大規模的戰爭,出於必要,腳步走得更快。
馬珞丹則說,美國政府出口管制法規非常複雜,是台美無人機合作的挑戰之一。美國對無人機採購等事項有核可廠商清單,據她所知,台灣公司並未上榜。
馬珞丹會後對中央社記者表示,清單近年才上路,分為藍、綠兩色,前者給政府使用,後者則是給產業使用,認證程序並不透明。
她同樣認為歐洲市場可以幫助台灣無人機產業從小處開始建立規模,一旦有了規模,可能就更容易進入美國市場。
馬珞丹另提到台灣無人機產業內部待解的問題,包括如何引入人才,及台灣公司參與無人機供應鏈恐面臨中國制裁,政府應該為這些公司提供何種支持等。地理環境限制方面,台灣則面臨無人機測試空域不足。(編輯:張芷瑄)114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