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僑校辦敬師茶會 台裔議員分享學中文甘苦

(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溫哥華28日專電)9月28日孔子誕辰,加西中文僑校聯合會舉辦敬師茶會,感謝各僑校中文教師對海外僑教的奉獻及辛勞。台裔眾議員張瑋麟(Wade Chang)憶起少時學中文的辛苦,稱多虧父母和老師的堅持,讓自己的中文能力不斷進步,為職場生涯打開了更多可能性。
出席今天茶會活動的張瑋麟和近百位老師共聚一堂,一臉尷尬地說:「我有點顫抖了,因為小時候最怕老師了,而且我的中文老師非常嚴格。」
小學6年級隨父母移民加拿大的張瑋麟對中央社說:「本以為在加拿大上學會很輕鬆,沒想到除了上正規小學外,我週末還要去中文學校。」
他回憶起老師要求寫作文、背唐詩、讀論語等一系列難熬的學習,說「真的很辛苦。有時候要熬夜寫中文作業。」
在父母和老師的堅持和要求下,張瑋麟中文持續精進,對他的職場生涯大有幫助。「我在加拿大、澳洲和台灣都從事過律師工作,中英雙語能力讓我能擁有更多客戶群,如今成為國會議員也能更好地用中文做好選民服務。」
2歲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的梅宇涵從小被父母「強迫」送到中文學校,如今自己反成了中文老師。「我會用親身經驗來激勵學生學中文。例如我在8年級時隨學校活動去西班牙,有一天我們一群人進入一間只通西班牙語的餐廳,正愁不會點菜,卻意外發現有個服務生懂中文,我就靠著中文和她溝通,讓大家順利吃到大餐了。」
茶會上頒發10年、20年和30年的優良老師獎,令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劉立欣十分感動。她說,在海外任教中文的挑戰很大,學生的求學態度和大環境的文化差異等都會成為華語教學上的障礙,但許多老師仍兢兢業業,還自我精進,善用科技來提升教學品質。
她對中央社說:「一個好老師真的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人生。我在北一女時遇到的地理老師把藝術和音樂都融入教材中,讓印在紙本上的地名變得更有溫度,開啟了我想探索世界的夢想,激發了我成為外交官的動力。」
駐溫哥華辦事處僑務組組長郭淑貞感謝僑校老師在推廣正體字的用心,讓更多莘莘學子認識具台灣特色的傳統文化。「正體字才能呈現漢字的美學和豐富的含義,雖然看起來筆畫多,但其實結構更易理解和學習。」
有幾位原居香港和中國的老師也對中央社說,願意加入僑校系統,就是看中正體字之美和台灣文化的豐富性。來自廣州的老師鄧慕玲說:「我是學簡體字長大的,但很喜歡正體字,語言是人文的一環,我希望更多人能認識正體字之美。」(編輯:吳柏緯)11409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