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台灣」漏接女同志 醫籲加強癌篩認知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5日電)女同志對感染HPV罹癌認知不足、醫療端拒絕女同志抹片檢查頻傳,女同志被「健康台灣」癌防網漏接;醫界提醒,台灣已是性別友善國家,官方應提升性多樣LGBT+族群的癌篩認知。
子宮頸癌是常見且可預防的癌症,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雖台灣已是多元開放社會,民眾友善包容性多樣LGBT+族群,但女同志的子宮頸健康卻長期被忽視,官方至今沒有特別設計女同志抹片檢查衛教文宣、媒體也幾乎未著墨。
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永杰告訴中央社記者,只要有性行為都可能感染HPV,不是女女就可以豁免,感染不分性傾向,尤其現代人交友較廣泛,應提高警覺,定期篩檢、接種疫苗建立防線;台灣是包容多元性傾向的國家,關心多元性別族群健康非常重要,由官方提醒有其必要性。
國內早在2009年就有論文點出,台灣同志安全性行為從疾病為出發點,長期只關注男同志,當時已提出建議建立官方女同志健康統計資料,公部門公信力較能使人信服;衛生政策應包含多元性別,非將異性戀預設模式套用在全部教材,忽略不同性別族群之間的差異。
這篇論文也提到,政府應運用公部門資源,提升女同志議題能見度,攜手民間團體研擬女同志性教育手冊,增加安全性行為資源可近性;提供醫療人員的LGBT+性別再教育,避免醫療人員對女同志健康議題不熟悉,使醫療環境不友善,間接影響女同志對抹片檢查等癌篩意願。
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提升早期癌症篩檢」,為「健康台灣」目標,今年起更擴大補助子宮頸抹片檢查、HPV檢測;但面對提升LGBT+族群的癌篩認知議題,如是否考慮在6月同志驕傲月、10月台灣同志大遊行時,加強女同志做子宮頸癌篩檢等,態度保守。
國健署透過文字回應中央社,有性行為的女性均有感染HPV的風險,每年均有規劃公費癌症篩檢衛教宣導,並以「符合公費篩檢條件的對象」為主,強調定期篩檢的重要性,支持地方政府衛生局、醫療院所及各界社群團體,在各類活動中共同推廣癌症篩檢相關資訊。(編輯:吳素柔)11410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