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乳癌治療品質 健保論質計酬115年上路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9日電)乳癌是女性頭號敵人,隨著藥物給付陸續到位,衛福部預計明年開始推乳癌論質計酬方案,將以遵從率、5年存活率作為獎勵指標,盼提升乳癌醫療品質,待與醫界取得共識後實施。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新診斷乳癌人數超過1.7萬人,民國112年有2972人因乳癌死亡,相當於每天有8人死於乳癌。
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今年初在擔任健保署長期間,曾透露今年起乳癌治療健保給付將全數跟上國際指引,下一步著眼提升治療品質,推乳癌論質計酬方案。
對於乳癌論質計酬的進度,石崇良今天出席台灣乳癌倡議媒體工作坊,他在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論質計酬有幾個重要精神,首先是設定KPI,有執行就會有獎勵;目前已可算出各家不同醫院的5年存活率,未來會以患者的遵從率、5年存活率為指標,畢竟除了藥品要符合國際的指引之外,治療過程也應該搭配指引進行。
石崇良透露,醫院總額部門已就乳癌論質計酬開過一次會,初步討論結果是要建立登錄系統,否則無法收集指標,衛福部過去雖然有癌症登記資料,但資料缺乏即時性,目前登錄系統已建立起來,開放醫療院所登錄,作為後續長期政策評估的依據,預計明年上路。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致詞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間,從每10萬人口40人上升至每10萬人口82人,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先進國家般下降,關鍵就在於國內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
陳芳銘認為,要達成「早篩、早治」目標,目前面臨的最大瓶頸是乳癌篩檢率仍偏低,儘管已從40%提升至46%,但相較歐美的80%、日韓的60%仍相距甚遠,背後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女性乳房健康意識不足」,許多女性想說「自己還年輕,乳癌不會找上我」,甚至有3至4成一生當中從未篩檢。
陳芳銘指出,「台灣乳癌倡議行動」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乳癌倡議,設定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2.5%乳癌死亡率的總目標。此外,提出3大行動,篩檢率從現行40%提升至60%;80%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完整藥物治療;建立全面性支持系統,確保患者都能獲得優質照護。(編輯:管中維)11410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