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返鄉投入幸福巴士 用心服務長者如家人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1日電)在台東長濱鄉,去年有對年輕夫妻返鄉,陳奕帆從焊接鷹架工人改當幸福巴士司機,開著印著微笑標誌的車輛載長者就醫、採買,並當成自家人看待,讓單趟逾60公里路程多了人情味。
高夢竹現為國科會「地理弱勢移動平權計畫」駐點經理,負責幸福巴士計畫,先生陳奕帆則擔任台東長濱鄉幸福巴士的司機。
談起過去返鄉緣由,高夢竹接受中央社訪問坦言,當時生活在北部都市,開銷大、壓力重,先生也因長期勞累健康亮紅燈,加上雙方父母年事已高,起初先生曾因為薪資與北部差別太大,而懷疑過回鄉的決定,但在服務及返鄉一陣子後,懷疑的想法早已煙消雲散。
陳奕帆自從113年12月擔任幸福巴士司機以來,截至今年9月底,已行駛超過256趟次、總里程達1萬6811公里。這條穿越玉長公路的路線,串起村落與對外醫療、生活,更多的是人情味。
除了每週一、三、五預約路線外,每週二、四清晨7時40分,陳奕帆便從長濱鄉大峰峰部落發車,沿著玉長公路駛向玉里,協助鄉親就醫、採買、辦事。他表示,有時候看診完,阿公、阿嬤還想去市場,他就載他們去,也會告訴他們想買什麼盡量買,到家裡後可以幫忙提下車。
一旁的高夢竹打趣分享,「先生曾跟我說,就有好幾次,正想要去廁所或正要買吃的墊胃,老人家打電話來,只能先憋著。」
不過,正是陳奕帆這種「不計公里、不分瑣事」的溫暖服務,讓長者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被照顧與被理解。
或許因為從小是由祖父母帶大,陳奕帆現在載送這些長者,就像在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他提到,有次遇到一名長輩堅持下車後要自行走回家,但當時距離家門口還有500、600公尺坡道,他仍堅持開車送到門口,「那位阿公下車時,對我比了讚,我心裡真的很感動。」
幸福巴士不只解決偏鄉交通的問題,也重新連結社區的情感。高夢竹分享,長者因為要預約幸福巴士,會留LINE聯繫,平時不僅會透過LINE互相關心,許多長者還會把自己家種的菜、釀的酒、做的食物送給司機,就好像當作自家孫子在照顧。
作為司機的陳奕帆,總是默默記得每一位長者的搭乘習慣,有時候需固定搭車就醫治療的長者突然一段時間沒搭車,他也會特地打電話去關心。後來有位長者被家人接去外縣市治療,讓陳奕帆相當不捨,他感性地說:「早就把他們當作自己阿公、阿嬤看待,心裡還是會有點酸酸的。」
對陳奕帆而言,這份工作帶來的滿足無可取代,就如他所言,個性喜歡服務他人,「開著幸福巴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編輯:張雅淨)11410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