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家長嚴防RSV大魔王 急診、住院比流感高16倍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6日電)流感提前報到,新生兒家長除擔心COVID-19夾擊,醫師提醒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新生兒若感染,急診、住院率是流感16倍,死亡率高流感5倍,是1歲以下嬰幼兒死亡主因之一。
儘管受到連假影響,台灣流感疫情在連9週上升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4日在例行疫報公布,上週(10月5日至10月11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3萬7988人次,較前1週的15萬3725人次,下降10.2%。
不過,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當時提醒,目前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為13.6%,仍處流感流行期。此外,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美國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都在上升階段或於疫情高點波動,民眾仍應當心。
「左流右新」公費疫苗10月開打,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今天透過新聞稿呼籲,新生兒家長應響應政府完成「左流右新」接種疫苗以外,也應該積極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感染RSV初期症狀,多為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與流感、新冠肺炎、感冒相似,但卻會對寶寶帶來災難般的衝擊。二寶媽謝小姐就有慘痛經驗,大兒子在11個月大時,出現症狀,原本她和先生都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病情在短短幾天內急速惡化。
謝小姐回憶當時,孩子不僅出現類似「狗吠聲」的喘鳴,胸口也明顯凹陷起伏,緊急送往急診,確診為RSV感染,住院長達10天,康復後也留下嚴重的氣喘體質,嚇得她在小女兒出生時,第一時間就為女兒接種長效型單株抗體。
黃立民解釋,在嬰兒期感染RSV,產生肺炎或細支氣管炎的風險,最高可達40%,而流感、COVID-19、感冒侵犯到下呼吸道的風險,則分別為7%、23%、2%;急診與住院率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也比流感高出5倍。
值得注意的是,黃立民指出,感染過RSV的孩子,日後罹患氣喘或反覆性喘鳴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3倍,且影響可能持續到青春期。
黃立民強調,在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季,在醫療預防措施外,日常照護同樣重要,建議減少帶嬰兒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若家中有人出現感冒症狀,應避免與嬰兒密切接觸。(編輯:吳素柔)1141016
- 新生兒家長嚴防RSV大魔王 急診、住院比流感高16倍2025/10/16 14:01
- 2025/10/14 16:54
- 2025/10/14 15:3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