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晃晃第三代接手 斥資千萬改建傳統豬舍創造多贏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29日電)「農場晃晃」第三代陳柏吟10多年前接手家族事業,她當時心想,既然承接就要讓產業永續發展,於是將傳統豬舍改建為水簾式智慧化的密閉豬舍,利用2道門鎖將病菌阻絕在外,除了給豬隻最舒適空間,也讓員工輕鬆工作。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近年來協助豬農申請中央的百億基金進行養豬場改建,鼓勵豬農更換新型設備與設施,大幅改善豬舍環境。
農業處指出,相較於傳統磚瓦搭建的豬舍,水簾密閉式豬舍可以阻絕外部病源,加上落實生物安全管理,更能有效防治三大豬病(傳統豬瘟、口蹄疫、非洲豬瘟),否則以密閉式空間來講,只要有其中一頭豬生病,全場可能會遭殃。
農業處長魏勝德告訴中央社記者,以2000頭豬的傳統豬舍來講,一名員工清洗需要花費8小時,但是改建成高床式豬舍,只需2小時即可完成收工,且豬蹄不易接觸到糞便,減少病菌感染。
陳柏吟說,「自家的豬肉吃住都比人好」,自家豬舍的基本標配有2道門鎖、水簾式、高床式設備,還有自動化飼料系統,最新一代的豬舍採中央空調,豬舍內部溫度舒適,定時定量餵養,「每頭豬頭好壯壯、健康,送到拍賣市場,價格皆比拍賣均價高」,也因高規格飼養,深受一些餐飲業者喜愛,指名合作。
陳柏吟從小就在豬舍玩,祖父使用廚餘養豬,臭味、廚餘在鍋中沸騰的畫面讓她印象深刻,所以她返鄉接手後堅決飼料養豬,雖然飼養成本是廚餘養豬的數倍,也必須執行。
她運用父親做飼料的優勢,自製飼料配方提升肉質,也考慮到產業要永續經營必須改建豬舍,因此想辦法說服長輩,斥資千萬元新建最新式豬舍。
陳柏吟直言,改建過程中也有遇到困難,所以邊做邊改,採滾動式修正,直到現在找到最好的方式。例如,自動化飼料系統,員工可以透過手機投料,一秒完工且電腦會記錄下所有數據,當發生異狀時方便追溯,以前可能要逐一餵養,耗時耗力更可能浪費飼料。
陳柏吟認為,改建成新式豬舍、提供友善環境不僅是對豬好,「更讓員工輕鬆工作,降低離職率」。
她觀察許多豬農想要永續經營,或是二代想要接手,但是對於豬舍改建沒有概念與方向,有可能改半套就認為是全套,建議政府給予輔導、安排示範場觀摩,幫忙量身訂製,讓產業永續發展。(編輯:黃名璽)1141029


- 2025/10/29 14:02
- 2025/10/29 11:46
- 2025/10/29 11:44
- 農場晃晃第三代接手 斥資千萬改建傳統豬舍創造多贏2025/10/29 11:18
- 2025/10/29 10:53
- 2025/10/29 10: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