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林鐵沿線聲音地景採集 用聽覺重新認識阿里山

2025/11/5 12:54(11/5 14: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5日在台北舉辦「山林軌跡的回響—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發表記者會,正式公開「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成果。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4年11月5日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5日在台北舉辦「山林軌跡的回響—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發表記者會,正式公開「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成果。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4年11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5日電)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公開「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計畫」成果,從45個聲音據點,留下林鐵沿線自然及人文的聲音,讓民眾從聽覺重新認識阿里山。

林保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上午在台北101,舉辦「山林軌跡的回響─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發表記者會。

林鐵及文資處說,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是台灣首處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全長逾70公里,一路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站,爬升至2451公尺的祝山站,串連23座具自然、生態、產業與人文特色的車站。

林鐵及文資處希望透過紀錄林鐵沿線自然生態與聚落生活,讓人們在火車鳴笛、蟲鳴鳥叫、居民談笑與工務作業聲中,重新感受阿里山的文化厚度,打造閱讀與想像並行的阿里山地圖。

林鐵及文資處說,這次委託合方創意團隊及藝術家吳燦政,經過1年的聲音採集,走訪8座車站,建立45個聲音據點,跨越不同季節與海拔高度,訪問沿線聚落居民、林鐵退休與現任員工,並從道班修理軌道的金屬聲,到黎明初曉時陸續出現的登山客足跡聲,逐漸擴大到高山低谷各種豐富的動植物聲,集結成阿里山獨特的聲音地景特色。

(圖取自radio aporee網頁aporee.org/maps)
(圖取自radio aporee網頁aporee.org/maps)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林鐵及文資處已將紀錄的阿里山地景聲音,上傳至國際聲音平台「radio aporee」,盼透過聲音讓世界各地都能由聆聽認識阿里山與林業鐵路。

林保署長林華慶說,聲音的背景和地景是大家過去較忽略的,聲音的地景隨著時間及不同季節有不同變化,用聽覺取代視覺會有更多的想像,未來林保署會繼續定期或不定期,留下林鐵沿線場站人文或自然背景的聲音,這些聲音不僅被紀錄,也可結合各種周邊商品傳遞。(編輯:李亨山)1141105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5日在台北舉辦「山林軌跡的回響—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發表記者會,將自然聲響與居民故事轉化為各車站的聲音地景,讓民眾從「聽覺」重新認識阿里山林鐵。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4年11月5日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5日在台北舉辦「山林軌跡的回響—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發表記者會,將自然聲響與居民故事轉化為各車站的聲音地景,讓民眾從「聽覺」重新認識阿里山林鐵。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4年11月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