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牙口不佳影響營養 國健署推廣質地調整飲食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1日電)「呷飽沒?」問候暗藏長者牙口難題,近7成長者因牙齒、咀嚼或吞嚥等問題而飲食受限,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國健署培訓逾2000名人員推廣質地調整飲食,盼長者吃得開心健康。
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亦即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已經達20%,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是老年人口,雖然平均壽命超過80歲,卻仍有約8年的時間屬於「不健康年齡」,可能需要依賴輪椅或臥床照護。
健康老化關鍵之一就是能夠好好吃飯,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台灣長者逾7成有部分缺牙,近3成覺得自己的牙齒功能差,近7成因為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的問題,而限制吃東西的種類,導致長者常有營養攝取不足的情形。
國健署今天舉辦「114年推動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成果分享會」,會中由合作教師群分享質地調整飲食觀念導入課程的現況及成效,並透過各校系的經驗分享,促進良好交流,共同推廣質地調整飲食。
國康署長沈靜芬表示,今年首度與北中南共10所大專院校合作,將質地調整飲食概念融入校系課程或演講活動,讓學生從餐食質地及餐食服務兩大課程主軸,系統性地了解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的重要性及相關知能。
為解決高齡者牙口不佳導致的營養問題,國健署參考國際作法,並根據台灣飲食習慣和在地食材,發展高齡營養飲食質地衛教手冊,希望透過食材的挑選、改變切割烹煮技巧等方式,做出適合高齡者「軟硬度」的飲食。
沈靜芬指出,國健署同時持續推動質地調整飲食人才培育及輔導工作,3年來透過人才培訓課程,累積培育1688名從業人員以及500名專業人員在第一線進行質地調整飲食的推廣。
國健署強調,將持續和各縣市社區營養中心合作,攜手更多餐飲業者、社區據點及飯店餐廳推動,逐步建立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地圖,共同打造更友善、更貼心的高齡用餐環境,讓長者都能享受「食」在無憂的生活。(編輯:管中維)11411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