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輔力外骨骼系統 單兵可輕鬆舉起20公斤砲彈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16日電)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天登場,中科院展出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等6項研發成果,中科院研發人員現場穿戴軍用外骨骼,模擬單兵進行彈藥補給任務,輕鬆舉起20公斤重的105公厘戰車砲彈模型,展現科研成果提高單兵作戰能量。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天起至18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中科院此次展出防超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前瞻定位導航模組、雷射眩目系統、偵打一體光電酬載等6項軍民通用研發成果;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下午前往會場,了解中科院與國軍單位的展出內容,並慰勉參展人員辛勞。
中科院展出的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分為軍用、醫療用、工業搬運用等3種類型,並由中科院研發人員現場穿著全套迷彩服模擬單兵,穿戴軍用動力上肢外骨骼進行戰車砲彈補給任務,可輕鬆舉起20公斤重的戰車砲彈模型。
中科院還展出全身型的軍用外骨骼系統,由動力上肢外骨骼與落地型動力下肢模組所構成。中科院前瞻研發組科技專案小組長吳尚儒告訴中央社記者,系統具有反應迅速和扭力大等特性,且系統設有綁帶,可依照使用者的體型進行調整,或依照作業需求僅穿戴上肢或下肢,軍事運用可以用在重武器操作和彈藥搬運等。
中科院表示,軍用動力上肢外骨骼總重量小於10公斤,上肢具肩、肘關節輔助動力,電池電力可持續6小時以上,採用5個自由度的結構設計,單關節輸出扭力大於10牛頓米;吳尚儒解釋,就是單隻手約可提供至少10公斤的輔力。
中科院指出,下肢模組的總重量約16公斤,提供膝及髖關節輔助動力支援,單關節輸出扭力大於50牛頓米,若同時穿戴上、下之外骨骼,將能使單兵的負荷重量更重,未來將持續進行系統優化、輕量化等工程,預計在2027年完成整合工作。(編輯:林克倫)11410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