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宣示重啟公地放領 朝野立委支持落實土地正義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1日電)總統賴清德今天赴彰化關心公地放領政策執行情形,並提到,公地放領是協助自耕農取得土地、解決長年土地問題的重要改革。朝野立委包括民進黨立委蔡易餘、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民眾黨立委陳昭姿等人,均表示支持落實土地正義。
政府自民國37年起辦理早期、專案及補辦3階段公地放領,但921地震及後續多次風災重創台灣後,政府基於國土保安與復育考量,從民國97年起全面停辦公地放領,至今停辦放領17年。
政府於今年5月重啟公地放領政策與相關工作,並以宜蘭縣蘇澳鎮朝陽里大南澳地區的台拓地為優先試辦區。賴總統認為,該是屬於人民的財產,經過這麼多年無法處理時,政府就應該要有一套完整的機制與政策,將其完成。
對此,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指出,她支持重啟公地放領政策,這是實現「農地農用」精神,讓一輩子在公有地從事農作的農民,可以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地,而不是世代當佃農,支持落實土地正義。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陳昭姿表示,完全支持賴總統重啟公地放領政策,目前是擇定宜蘭試行,她則建議加快試辦速度,且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對農民的照顧與保護是很必要,政府要落實土地正義,她很支持但不要是局部性的。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認為,應讓所有長年耕作的農民都能獲得應有的土地權益,多年為基層農民權益奔走的民進黨立委陳瑩也多次質詢,希望擴大辦理公地放領。
黨政人士表示,政府詳細規劃重啟公地放領政策,從賴總統上任至今1年多時間,經歷上百場跨部會、跨單位會議,進行討論與檢討,才促成今日公地放領政策正式重啟。
黨政人士說,首先是今年5月優先於特定區域試辦,包括內政部、財政部與地方政府跨部會、跨層級共同協力,檢視作業流程與放領程序,再評估是否擴及其他地區。其次是確立原則、盤點法規,例如需要符合憲法規定、內政部「公地放領審議委員會」審議原則,以及「國有耕地放領實施辦法」等,確保農地農用、環境保育、土地正義3大原則。
第三是立法院藍綠白立委都支持。黨政人士表示,重啟公地放領政策可說是在立法院有高度共識的民生議題,獲得朝野共識與支持,讓政策重啟事半功倍,更有助力,讓農民早日取得土地所有權。(編輯:林克倫)11411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