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提案修正懷愛館地方回饋金 議會初審卡關
2025/11/26 18:01(11/26 18:18 更新)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26日電)台北市府對殯儀館旁設地方回饋金,因一殯拆除量能轉至懷愛館,殯葬處檢討回饋機制並修正條例,送議會法規會審議,議員認為涉及層面大,要求補充回饋金相關數據後再審。
台北市議會法規委員會今天審議北市立殯儀館回饋地方自治條例。依資料,為降低對居民生活負面影響並提供館址所在相關地區實質回饋,於2004年制定公布北市立殯儀館回饋地方自治條例,其後歷經3次修正。
資料顯示,因第一殯儀館已於2024年拆除,第二殯儀館更名為台北市懷愛館,考量北市殯葬量能集中於懷愛館,對周遭環境造成影響,有重新檢討回饋機制必要,因此由殯葬管理處提出修此自治條例。
資料提到,依此自治條例現行規定,懷愛館回饋地方經費是以所在行政區,輔以館址為圓心半徑1000公尺作為回饋範圍。
北市殯葬處考量治喪量能已轉移至懷愛館,且在民俗旺日時,對在地交通確實有影響,修法並把調整範圍半徑至1200公尺,並納入文山區興邦里、萬盛里及信義區黎順里、雙和里、惠安里,採同心圓方式,期盼可公平合理分配回饋地方經費。
依過去資料,懷愛館回饋金每年發放約3000萬元,從2019年以來,有里長或議員建議應擴大補助,殯葬處隔年發布修正草案,因不同意見多,此案未過。
北市議會法規會今天再審此自治條例修正案,議員認為殯葬處透過旅行速率等交通因素研議回饋金範圍,但北市其他重要路口也可能會受交通因素,質疑此方式恐釀市民反對。
議員也提到其他公共設施如焚化爐等,也有補助附近里回饋金,若殯葬處提案修正自治條例,其他補助回饋金政策都應修正。經議會法規會初審後,要求殯葬處應針對修法前後的回饋經費變化提供相關數據,此案後續再排審。(編輯:張銘坤)11411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