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恐重返首相頻繁更換?石破茂請辭後局勢可能演變

(中央社東京9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首相石破茂7日宣布將辭去執政黨自民黨總裁一職,因此也將卸任首相職務。石破茂去年10月1日上任,僅11個月便準備下台,這是否意味日本將重演1990與2000年代首相頻繁更迭的現象?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以下是5個需要了解的重點:
石破為何辭職?
石破茂辭職的直接原因,是在全國性選舉連番失利,分別是去年10月27日的眾議院選舉,以及今年7月20日的參議院選舉。由自民黨領導的聯合政府在這兩次選舉失去多數席次,最終淪為少數政府。儘管近期施政支持度有所回升,石破內閣的支持度仍然停滯不前。過去9個月來,不支持率始終高於支持率。
然而,不僅僅是石破茂本身不得民心。參議院選舉結束後,自民黨本身的支持率仍欲振乏力,僅有28%。國民民主黨與參政黨這兩個新興政治勢力,則分別有11%的支持度。
國民民主黨與參政黨均成功瓜分自民黨的支持基礎,並藉由承諾減稅、積極經營YouTube,以及參政黨以反移民為主軸的選戰,贏得年輕選民的青睞。這些發展讓自民黨內部出現警訊,部分人士認為,黨內亟需一位既能夠挽回流失的支持者,且吸引年輕人的領袖。
何時會有新首相?
自民黨已決定,總裁選舉將採取包含黨員投票在內的「全規」(full spec)型投票,預計9月22日公告、10月4日投開票。新任黨魁選出後,石破政府將在數日內召開臨時國會,選出新首相並完成權力交接,因此預計至少需要一個月才會產生新首相。
自民黨領導的聯合政府目前並未掌握國會多數,新任黨魁並不一定能順利成為首相。理論上,若在野陣營合推一名候選人,自民黨有可能失去首相寶座。但考量在野各黨政策立場迥異,自民黨認為這種可能性極低,因此有信心可以更換首相並繼續執政。
自民黨總裁選戰將開打,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及官房長官林芳正被認為是黨魁熱門人選。小泉進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高市早苗則曾獲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大力提攜,兩人都是日本備受矚目的政治人物,許多人對他們扭轉自民黨選情寄予厚望。
日本是否會重回首相頻繁更換的局面?
儘管這種憂慮在自民黨內揮之不去,日本大學(Nihon University)政治學名譽教授岩井奉信認為,現在下此結論仍言之過早。
石破茂上任僅11個月便請辭,在他之前的兩位首相岸田文雄(2021至2024年)和菅義偉(2020至2021年)皆屬短命政權,這些現象引發外界憂慮,認為日本有可能重返「短命首相」的時代。在安倍晉三2012年至2020年長達7年8個月的執政前,這種現象是日本政治的一大特徵。
岩井奉信表示,關鍵因素之一將在於國民民主黨與參政黨能否成功站穩腳步,成為自民黨以外具有實力的替代選擇。
另一個關鍵則是新任領導人能否維繫黨內團結,而目前的幾位可能接班人,皆不具備安倍晉三那樣的個人魅力。無論誰當選,都必須證明自己能夠贏得廣泛民眾支持,並團結從強硬保守到溫和派的各類國會議員。
會提前大選嗎?
執政黨在上任不到一年就提前舉行大選,實屬罕見。日本眾議員去年10月27日當選,4年任期尚有3年多。
岩井奉信指出,新任領袖若立即宣布選舉,將充滿風險,「一旦失利,是否又要更換領導人?」他預期新首相將至少在今年秋天召開一次國會會期,先以共同的政見凝聚黨內分裂勢力,最快明年舉行選舉。
不過,部分自民黨國會議員急於擺脫眾院少數狀態,不排除他們會敦促新首相把握扭轉局勢的機會。
若小泉或高市等高人氣政治人物當選,將有望拉抬自民黨支持度並促使大選提早登場。但若由林芳正等知名度較低者勝出,自民黨恐對選舉時機更加謹慎。
新政府將面臨哪些挑戰?
選民最關切通膨議題。日本經濟新聞8月調查顯示,49%受訪者視通膨為最迫切問題。
另一項課題則是增加國防預算。自民黨主導的聯合政府2022年12月決定,2023至2027年度的國防支出比前一個5年期間增加56%。不過,目前相關經費尚未徹底到位,在利率上升、全球經濟成長減速下,新政府須同時面對籌措通膨紓困及重整軍備經費的艱巨挑戰。(編譯:徐崇哲)1140909
- 日本恐重返首相頻繁更換?石破茂請辭後局勢可能演變2025/09/09 18:06
- 2025/09/09 14:07
- 2025/09/09 12: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