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防範能源安全威脅 設施拒用中國製零件
(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3日專電)立陶宛新上任政府正尋求恢復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但能源部長瓦伊丘納斯2日表示,中國仍對立陶宛能源安全構成威脅,並強調中國製零組件將不會出現在立陶宛能源設施中。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台(LRT)報導,瓦伊丘納斯(Žygimantas Vaičiūnas)接受電台Žinių Radijas訪問時指出,政府正積極尋找方案以防範能源部門可能面臨的威脅。他特別點出逆變器、變流器等系統元件是風險所在,並說明相關監管決策已經到位,同時強調中國依然構成威脅。
立陶宛新政府日前獲得國會通過的施政計劃顯示,新政府對中立場上有所軟化,施政目標之一為推動與中國外交關係正常化。瓦伊丘納斯表示,有關恢復外交關係,「球現在在中國那一方」,但同時強調立陶宛在能源安全議題上的立場不會改變。
他透露,能源部已與市場業者磋商,以確保在獲得歐盟資金支持的專案中不使用中國製設備。不過,他也警告,避免使用中國零組件可能會放慢再生能源計畫的進展。
瓦伊丘納斯過去多次強調,必須防止立陶宛電力管理系統受到中國及其他第3國影響。為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立陶宛今年6月與越南簽署一份雙邊能源合作協議,重點為發展液化天然氣(LNG)基礎設施,以加強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
目前,立陶宛在能源設施領域已有一定基礎與發展方向,除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在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安全方面,透過混凝土防護牆、佈設反無人機網等措施,為主要電網設備增設防護。
此外,立陶宛自2022年4月起完全停止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是歐盟最早脫離對俄依賴的國家,並透過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獨立號」(Independence)強化進口能力。今年2月,波羅的海3國也完成切離與俄羅斯電網連結,並同步接入歐洲大陸電網,提升能源獨立性。(編輯:陳慧萍)11410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