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疑似間諜破壞活動升溫 歐盟擬限制俄外交官旅行

(中央社布魯塞爾7日綜合外電報導)歐盟各國政府已同意限制俄羅斯外交官在歐盟境內的旅行,以因應破壞行動遽增問題,但相關新規尚待正式通過。情報機構指出,這些破壞活動經常是由利用外交身分做掩護的間諜主導。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從縱火、網路攻擊、破壞基礎設施到無人機入侵,針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的挑釁行徑日益加劇,並被歸咎於莫斯科支持的情報人員。歐盟安全機構表示,這一連串經過協調的行動旨在擾亂烏克蘭的歐洲盟邦。
歐盟擬議的新規將要求,派駐歐盟國家首都的俄羅斯外交官在跨越駐在國邊境前,必須先通報其他政府自己的旅行計畫。
這項主要由捷克推動的措施,是歐盟為因應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所祭出一系列最新制裁的一環,全案需全體成員國一致支持才能通過。兩名知悉相關談判的人士透露,匈牙利是最後一個反對這項措施的國家,但已放棄否決。
然而,由於奧地利希望納入另一項措施引發爭議,新規通過期程可能會延遲。奧國政府希望解除對俄羅斯寡頭富豪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相關資產的制裁,以補償奧國萊夫艾森銀行(Raiffeisen)在俄國遭遇的損失。
歐盟情報機構強調,俄羅斯間諜經常以外交官身分做掩護,在駐在國境外展開行動,以更有效地躲避反間諜監控。
一名歐盟高階外交官引述情報報告談到:「他們派駐在一個地方,但又在另一個地方工作。駐在國情報機構固然有掌握他們的動向,但如果他們跨越邊境,另一國可能很難進行監視。」
捷克政府自去年5月起持續遊說各國當局同意前述限制措施,布拉格已禁止多位涉嫌協助情報活動的俄國外交官入境。然而,仍有數以百計俄國外交官獲准進駐鄰國奧地利,他們能從奧國再合法越境至捷克。
捷克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提到,為恢復對等互惠體制,限制令有其必要。
他告訴金融時報,既然俄羅斯不是申根國家,駐西班牙的俄國外交官就不應獲准隨時可前往布拉格,「我們應根據維也納公約(Vienna Convention),對核發短期外交簽證採取更嚴格的對等互惠原則」。(編譯:洪培英)11410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