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幣人工增雨失敗收場 德里空污仍嚴重
 
                      (中央社記者李晉緯新德里31日專電)印度德里近期完成3次人工增雨,花費逾1000萬盧比(約新台幣346萬元),但未帶來明顯水氣,計畫失敗之際,當地空污持續惡化,街頭仍是一片霧茫茫。
德里街頭直到今天上午仍是一片霧濛濛,空氣品質指標(Air Quality Index, AQI)衝破350且持續惡化。
印度判斷空污的AQI分為6級,0至50為「佳」、51至100為「滿意」、101至200為「適中」、201至300為「差」、301至400為「極差」、401至500為「嚴重」。
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CPCB)的資料顯示,德里首都圈(NCR)的AQI平均值為366,維維克維哈(Vivek Vihar)、阿南德維哈(Anand Vihar)的AQI更是突破400大關,分別達到415、409,已經被列為AQI最糟的「嚴重」等級。
瓦濟爾布爾(Wazirpur)、賈漢吉普里(Jahangirpuri)、阿修克維哈(Ashoke Vihar)AQI分別是399、394、392,隨時會超過400。
在實施人工增雨計畫後,氣象相關部門預測,部分地區會有降雨的情況,但實際降雨量卻是微乎其微。
德里50多年來首次人工增雨計畫以失敗告終,在花了超過1000萬盧比預算後,卻幾乎1滴雨都沒下,執行計畫的團隊表示,空氣中的水分不足,是人工增雨無法成功的原因。
印度斯坦時報 (Hindustan Times)指出,28日人工增雨進行時,雲層中的水分含量約在10%到15%之間,但人工增雨要成功,空氣中需要50%到60%的濕度才行。
德里首次人工增雨於1957年進行,1972年再次嘗試,目的都是為了解決乾旱問題,這次政府再動員,進行人工增雨行動,卻是為了改善空污問題。
針對減少空污,環保人士認為,政府未致力於制訂長期有效的解決方案,「只想走捷徑,試圖解決空污問題」。
今日印度(India Today)指出,德里冬季的空污問題,成因錯綜複雜,包括周遭各邦焚燒農業廢棄物等,都是根深蒂固的因素,需要多管齊下的努力,和長期執行的解決方案。(編輯:田瑞華)11410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