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安世半導體僵局未解 德國車廠再拉晶片荒警報

2025/11/7 07:48(11/7 08:2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6日專電)中國對荷蘭安世半導體部分晶片與組件實施出口許可管制,波及德國汽車供應鏈。德媒指出,歐洲車廠製造的每輛汽車平均含有約600個安世生產的晶片,若出口限制持續,車廠恐面臨疫情後新一波晶片荒。

安世半導體(Nexperia)原為飛利浦分拆出的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旗下部門,2017年獨立運作,2019年被中國聞泰科技以36億美元(約新台幣1115億元)收購。

該公司生產大量應用於消費性電子與汽車電子系統的低價大宗晶片,如電晶體、二極體等。由於產品數量龐大、單價低廉,被德國業界俗稱為「雞飼料晶片」。

隨著美中科技角力加劇,歐洲對中資掌控的半導體製造商日益警惕。荷蘭政府9月底以防止技術外流為由,首次動用冷戰時期制定的「關鍵物資可用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接管安世半導體歐洲業務並解除中國籍執行長張學政職務。

作為反制,中國商務部宣布,安世中國工廠生產的部分標準晶片與組件出口須事先申請許可。由於安世在全球標準型分離式半導體市場市占率約有4成,出口管制迅速衝擊德國汽車產業。

根據德國產經媒體商報(Handelsblatt),BMW、賓士(Mercedes-Benz)與福斯(Volkswagen)等主要車廠暫時仍能依靠庫存維持生產,但因情勢不確定,車廠須每日追蹤供應狀況。

BMW採購長馬丁(Nicolai Martin)坦言,「這件事每天都在困擾我們」,目前公司已啟動專責小組,也透過現貨市場採購晶片,並積極尋找替代供應商。

福斯汽車發言人表示,公司至少可確保下週晶片供應,但形勢仍在動態變化中,不排除短期內對生產造成影響。

賓士生產與供應鏈管理負責人博澤(Joerg Burzer)則指出,這次問題與以往的晶片危機不同,並非產能不足,而是政治因素造成的供應中斷。他說,企業雖可嘗試分散供應商,但無法百分之百去風險,「只缺兩顆小晶片,我們也無法組裝整輛車」。

德國媒體警告,若中國出口管制持續,歐洲汽車製造商恐再陷疫情後新一波晶片荒。

明鏡週刊(Der Spiegel)即以「安世半導體可能讓德國一半經濟陷入癱瘓」為題報導指出,德國汽車業長期忽視小型零件供應鏈的脆弱性。

報導分析,雖然疫情期間的晶片短缺危機已促使產業重新檢視供應鏈依賴,但每輛歐洲製造的車平均仍含有約600個安世生產的微型晶片。

這些「雞飼料晶片」雖單價低、應用廣,卻是汽車電子系統不可或缺的核心元件。也正因價格低廉與品項繁多,建立雙重供應鏈以分散風險在經濟上並不具可行性,使車廠在實務上更難擺脫對中國供應的依賴。

川習會後,中國商務部宣布,受供應中斷影響的安世半導體客戶可申請出口許可,以獲取所需晶片,讓德國汽車製造商暫時鬆一口氣,然而這項新制度能否順利運作仍是一個問號。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即表示,目前仍有多項關鍵問題如「新規何時生效?」未釐清,無法確定德國車廠近期能否順利解除晶片短缺警報。(編輯:謝怡璇)11411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