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副總理北京會晤 修復關係談稀土與台海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8日專電)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耳本週展開3天訪中行程,17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雙方就中國稀土出口限制、鋼鐵產能過剩,以及台海局勢與烏俄戰爭等議題交換意見,為近來降至低點的德中關係重啟對話。
德中關係近來緊繃,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是梅爾茨(Friedrich Merz)政府首位訪中內閣成員。在基民盟(CDU)籍外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因與北京關係不睦、被迫取消10月底訪中行程後,克林拜耳此行被視為修補雙邊關係重要契機。
德媒時代週報(Die Zeit)報導,克林拜耳17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與何立峰會晤時,以溫和語氣讚揚中國過去的經濟成就與悠久文化,表示若德中在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下合作,能共同面對全球挑戰。中方也以善意回應,表示希望德國在歐洲聯盟發揮影響力,促使歐盟對中國採取更友善的態度。
會後克林拜耳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訪問時說,雙方就稀土供應、鋼鐵產能過剩、台海局勢與烏俄戰爭等議題交換意見。
他表示,雙方討論如何協助德國企業取得稀土等關鍵原物料,並就可能採取的步驟交換意見;中方也與德方討論中國鋼鐵產能過剩、低價鋼材大量湧入歐洲市場對歐盟的衝擊。
談及台灣,克林拜耳重申德國堅持一中政策,但也明確表示應避免軍事升級,並認為中國在終結俄烏戰爭方面「能發揮一定角色」。
時代週報指出,儘管克林拜耳強調德中雙方已就各議題「找到解決方案」,但會後聯合聲明大多以原則性文字為主,未見具體承諾。不過,在外界普遍認為近期德中關係降至低點的背景下,此行獲得中方正面接待,仍被視為德中關係止跌訊號。
克林拜耳此行主要任務是參加「中德財金對話」。隨行代表團陣容龐大,包括德國央行、聯邦金融監管局、德國證券交易所等高層,加上主要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代表。
克林拜耳今天也將代表所屬社民黨(SPD)與中國共產黨進行政黨交流。該對話平台由西德前總理布朗特(Willy Brandt)與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於1984年創立,近年重要性雖下降,但在德中關係緊張之際,被視為德中雙方可持續對話的有效管道。
梅爾茨政府由基民盟與社民黨兩大中間政黨組成。基民盟長期重視與美國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社民黨則因出身左翼背景,與中國有更多對話管道;美中角力下,德國聯合內閣兩大政黨如何調整對中政策備受關注。(編輯:陳妍君)11411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復活」亡者如「黑鏡」劇情 AI分身引發道德爭議[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400/20251118/2000x1125_wmkn_1717119986212_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