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2022年訪台 彭博:意外促使日本加強防衛
(中央社東京22日綜合外電報導)歷史一再證明,意料之外的結果往往具有深遠影響力。2022年8月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如今已過去3年多,後續的連鎖反應才在日本逐漸浮現。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裴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8月初造訪台灣時,外界普遍預期會引發北京當局強烈反彈;這是25年來首位美國極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訪台。
中國隨後果然大幅加強對台軍事演習,包括多次跨越美國劃定的台灣海峽中線,以抗議裴洛西訪台。然而,在中國進一步發射彈道飛彈越過台灣上空,甚至落進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後,一連串連鎖效應隨之展開。
曾在日本防衛省任職的小木洋人表示:「那一刻對一般日本民眾而言敲響了某種警鐘。」他指出,日本社會那年年底已堅定支持國家安全戰略做出重大調整。
根據彭博的報導,小木洋人目前在日本智庫地緣經濟學研究所擔任主任研究員,他本月稍早受訪時說明,這起發生於2022年8月的事件對日本國會議員和民眾造成重大影響。
儘管反對黨議員過去強烈反對增加國防支出,但到了2022年底,相關辯論已經從是否實行轉向如何籌措經費。
時至今日,日本國防產業已成為這個亞洲第2大經濟體最活躍領域之一。
裴洛西訪台及其後續發展,讓更多人意識到台灣在日本安全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為日中最新外交紛爭埋下部分伏筆;這次爭端導火線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開表態,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可能引發日方採取軍事回應。
其實,日本的國安觀念早於2022年前就已出現顯著變化。美國1940與1950年代占領日本期間,和平主義深植於日本政治體制,儘管如此,日本仍發展出自衛隊,且對自衛隊運作及規劃的限制逐漸放寬。
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推動擴張自衛隊能力,不過他的提案有時並不受民眾歡迎。
回顧2022年2月,小木洋人表示,當時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引發日本民眾積極討論中國可能對台灣採取何種行動。
小木洋人指出,裴洛西2022年8月初訪問台灣後,北京當局就發射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這清楚表明中國是「真正的安全威脅」。
民調也顯示日本民眾看法有所轉變,「朝日新聞」於2022年5月發布一項民調顯示,有超過60%受訪者支持加強日本的國防,創下新高紀錄。
在中國發射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後,也有大約相同比例的受訪者支持日本擁有「反擊」能力。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日本國會內部對於自民黨政府欲增加防務支出的阻力逐漸減弱。
日本政府便於2022年12月16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NSS)等新版的安保3文件,內容載明日本將擁有反擊能力,從2026年度起將陸續部署長程彈道飛彈。
新版安保文件也載明,持續擴軍的中國是「空前最大的戰略挑戰」。
此外,從2023年度起的5年間防衛力整備經費將編列約43兆日圓,包含基礎建設等國防能力的補強預算在內,2027年度國防經費將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目前日本國防開支約占GDP的1.8%。
日本學習院大學法學教授、地緣經濟學研究所研究員江藤名保子表示,2022年對於日本企業來說也是一個「覺醒時刻」。
江藤名保子本月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道,許多日本企業在2022年之後設立了專門的經濟安全部門。
正是在這種日本民眾和企業界對於中國風險日漸敏感的背景下,環繞「台灣有事」的議題於最近爆發。
高市早苗本月7日在日本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說道,若「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但仍要看實際發生的個別具體情況。
不出所料,中國強烈抨擊高市早苗此番言論,並採取經濟反制措施。
但高市早苗及其內閣在日本的支持率原本就很高,如今更攀升到大約70%。
裴洛西3年多前訪問台灣時,恐怕很難料想到日本會加強防衛。
江藤名保子說道:「日後回顧2022年時,我們會視其為邁向新時代轉型的開端。」(編譯:洪培英、陳彥鈞)11411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