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內亞比索政變疑點多 在野質疑總統得知敗選親自策劃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
- 地理位置:位於西非,西瀕大西洋,在塞內加爾西南方,東部鄰接幾內亞。
- 建國簡史:
-1878年列為葡萄牙殖民地。
-1961年國內開始獨立運動。
-1973年9月「幾內亞暨維德角非洲獨立黨」召開全國人民大會通過憲法,宣布獨立。
-1974年4月葡國政變,9月正式承認幾內亞比索的獨立。
- 人口:2,132,325人(2024年)。
- 語言:葡萄牙語。
- 宗教:幾比人口中的45%信奉回教,31%信奉當地原住民宗教,22%信奉基督教,其餘為其他宗教。
法新社整理目前已知狀況如下:
槍聲大作
昨天中午,首都比索(Bissau)的總統府附近爆發激烈槍戰,軍方隨即宣布「全面掌控」這個屢傳政變的國家,而選民原本正在等待23日總統與國會選舉的結果。
總統恩巴羅(Umaro Sissoco Embalo)是這次選舉兩大主要候選人之一,他昨天被軍方逮捕。主要反對陣營領袖白瑞拉(Domingos Simoes Pereira)雖被禁止參選,同樣遭到逮捕。
比索街頭今天明顯加強維安並受到嚴密監控,總統府附近區域的巡邏兵力尤為密集。
陸海空邊界在昨天關閉後已重新開放,夜間宵禁也已解除,但示威遊行仍遭禁止。
軍方接管
軍方今天宣布展開為期一年的過渡期,並任命軍事將領恩泰姆(Horta N'Tam)擔任國家領導人。
恩泰姆之前擔任武裝部隊參謀總長,近年被視為與恩巴羅關係密切。恩泰姆也將領導在政變下新成立的「恢復秩序高級指揮部」。
總統辦公室軍事主管恩坎哈將軍(Denis N’Canha)昨天向媒體說明,政變前發現了試圖破壞國家穩定的計畫,該計畫涉及「國內毒梟」,以及「將武器引入國內以改變憲政秩序」。
恩泰姆今天表示,現有證據「足以正當化這次行動」。
疑點與不確定性
在政變發生後數小時,總統恩巴羅仍能以電話聯繫,他還在發動政變的軍官關押下接受國際媒體訪問。
反對陣營的候選人狄亞斯(Fernando Dias)今天告訴法新社,他認為自己已勝選,並指控恩巴羅親自「策劃」政變。他在電話中強調,「我是幾內亞比索的總統(當選人)」,同時提到自己目前人在安全地點。
幾內亞比索僑民組織與研究人員向法新社表示,他們質疑這次奪權背後的真正動機,也認為最終可能對恩巴羅有利。
根據法新社採訪的學者,在政變前流出但尚未經過查證的初步選舉結果顯示,狄亞斯已經勝選。
一名不願具名的西非研究人員表示,「這場政變的目的是阻止反對黨候選人狄亞斯掌權」,「對恩巴羅來說,這是種理想狀況,他可能在談判後獲釋,有可能在下次選舉捲土重來」。
非營利組織「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成員博德(Lucia Bird)認同這個觀點。
她說:「選舉結果公布並獲得確認,最吃虧的無疑是現任總統。」
沒有PAIGC的選舉
這次政變發生前,幾內亞比索順利結束為期3週的競選活動及投票。2020年上任的恩巴羅與對手狄亞斯選後都宣稱自己勝選。
在這次選舉,在野的「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PAIGC)及其領袖白瑞拉都被最高法院禁止參選,狄亞斯因此成為主要反對派候選人,並獲得PAIGC大力支持。
PAIGC歷史悠久,在1974年帶領國家脫離葡萄牙獨立。(編譯:楊昭彥)11411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