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房子澳洲人不忌福地 鬼故事還成了重要節慶

費雪鬼魂,在坎貝爾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坎貝爾鎮地方政府網站,還對費雪鬼魂給予官方認證,強調坎貝爾鎮是全球唯一政府會對一個鬧鬼傳說引以為傲的地方。
文/丘德真 (中央社雪梨特約記者)
鬼神文化,古今中外舉世皆然。但在澳洲,對於人鬼關係的想像,和台灣稍有不同。
不介意與先人當鄰居 住墓仔埔旁照樣貴森森
移居澳洲的台灣人,在開始找房子後不久,通常會發現澳洲的房地產價格,不會因為建物所在地是否毗鄰墓地而有影響。
在澳洲住宅區稍微散散步,不難發現蓋在墓地旁邊的住宅。不少家庭每個晚上打開窗戶,是正對著「夜總會」的;要不就是每天早上一出門,得馬上和一個個的墓碑打個照面。
要是調閱這些毗鄰墓地的住宅價格,再比對區內其他住宅,大致上可以確定,澳洲人並不介意和先人當鄰居。其中較為顯著的例子,是雪梨布朗提區(Bronte)科令塢(Collingwood)街。該處五年前有一戶日夜都得和多名先人打招呼的住宅,才兩房一廳,還沒有停車位,竟以澳幣217萬5,000元(約新台幣4,000萬元)成交!該區近年房價漲幅超過一倍,要是現在購入,恐怕得準備將近新台幣1億元了。
鬧鬼傳說拿來取地名 政府大方認證引以為傲
一開始搬到澳洲時,理所當然地猜想,澳洲是世俗化國家,人們一般不大迷信,所以即使是購買房地產這種人生大事,也百無禁忌。不過,在這裡住了十多年後,發現澳洲人還是挺迷信的。只不過,這裡的人對待鬼神的態度,是挺獨特的。
之所以有這一番體會,是從搬到雪梨西南區50公里外的一個小城鎮坎貝爾鎮 (Campbelltown)開始的。
坎貝爾鎮市區的重要地標之一,是一座逾百年歷史的墓園。墓地周圍完全沒有遮掩,旁邊就是一般住宅、一間小學,還有一座消防局。典型的澳洲住宅區布局。
但坎貝爾鎮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從墓地步行不到五分鐘,有一座公園,公園裡有一條長年乾涸的溪流費雪鬼魂溪(Fisher’s Ghost Creek)――是為了紀念當地一個鬧鬼傳說而命名的。
費雪鬼魂,在坎貝爾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坎貝爾鎮地方政府網站,還對費雪鬼魂給予官方認證,強調坎貝爾鎮是全球唯一政府會對一個鬧鬼傳說引以為傲的地方。
事緣於1826年。原本在坎貝爾鎮務農的費雪(Frederick Fisher)突然失蹤。不久後他的鄰居沃洛(George Worrall)說費雪已經離開澳洲;沃洛還宣稱手上有費雪留下的財產處理授權書和一封親筆告別信。
四個月後有一天,當地居民法利(John Farley)跑到市內一家酒館,神色驚恐地說自己「卡到陰」,目睹了費雪的鬼魂出沒。法利信誓旦旦地宣稱,費雪鬼魂未說話,僅舉起手,指向附近一座牧場。
酒保和客人當時大都不把法利的話當作一回事;警方倒是慎重其事,依照提示到牧場調查,挖出費雪的遺體。警方隨後拘捕沃洛,他也坦承犯案。
不只是狂歡節 藝術獎寫作獎以鬼為名
費雪的遺體隨後落葬於市區內的墓園。不過,入土為安並不是故事的結局。直到今天,當地三不五時就有人宣稱親歷費雪鬼魂出沒。這些事例,當然全都無法查證。
但可以確定的是,坎貝爾鎮從民間到官方,對於鬧鬼傳說的興致始終不減。自從1956年起,當地市政府更推出費雪鬼魂節(Festival of Fisher's Ghost),活動包括歌舞表演和藝術展覽,並且引進機動遊樂設施和美食攤位等。現在費雪鬼魂節已成為當地每年夏天的盛事。除了熱鬧繽紛的大型活動之外,當地政府又推出費雪鬼魂藝術獎和費雪鬼魂寫作獎,是大雪梨地區數一數二的文藝獎勵活動。
直到10年前,坎貝爾鎮人口是壓倒性地以英國或愛爾蘭裔移民後代為大宗。但和雪梨大多數地區一樣,坎貝爾鎮日益邁向多元族群社會。當地增加了不少來自中東和南亞地區的新住民,伊斯蘭教徒在坎貝爾鎮隨處可見。當地居民各自保留自身宗教信仰,但對於費雪鬼魂主題的各項活動,坎貝爾鎮居民始終不見避諱。
一場鬧鬼傳說卻變成了整個城鎮居民的身分認同要素,人鬼共融到如此地步,坎貝爾鎮可說獨步全球,但對照澳洲一貫民情,其實毫無違和感。
圖2_雪梨一處墓園屋,房子旁有多座墳墓。(Thorsten Rust/Shutterstock.com)
*看單篇不過癮?《全球中央》紙本雜誌、電子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實體雜誌銷售:誠品書店
*電子雜誌銷售平台:中央社電子書城、亞馬遜書城、Google Play圖書、凌網電子書、華藝電子書、Hami書城、KOBO、博客來電子書、讀墨電子書、讀冊生活電子書城、BOOK☆WALKER、聯合讀書吧、Kono電子雜誌、momo購物網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