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碳交所22日首批碳權交易 4大公股金控有意搶頭香

2023/12/11 20:50(12/18 15:2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碳權交易所8月成立,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中央社製圖)
台灣碳權交易所8月成立,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中央社製圖)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1日電)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12月22日啟動首批碳權交易,挹注企業往淨零目標邁進,財政部轄下4大公股金控均著手評估「搶頭香」買進碳權,以中和掉用電、商務旅行等產生的碳排。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首批掛牌碳權來自於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7國,依據規劃,每噸二氧化碳當量訂價落在約5美元至15美元,初期僅限國內法人購買。

碳交所規劃,每天交易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3時30分止;買方以本國法人為限;企業買進碳權後,不能再把碳權放在碳交所平台轉售,使用上則端視業者各自用途以及供應鏈要求進行安排,未設定「有效期限」。

隨碳交所將啟動首批碳權交易,兆豐金控、合庫金控、第一金控與華南金控,都已磨刀霍霍評估買進。

公股金控高層指出,公司每年都會設定減碳目標,今年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解封,子公司業務成長下,商務差旅頻率增加不少,因此距離達成目標仍有一段缺口,公司規劃以此為基礎,評估屆時要買進多少碳權,以中和掉碳排。

另一名公股金控高層表示,雖然金融業者本身排碳量不高,但仍有能源利用等間接排放需要「碳中和」,加上金融機構作為支持全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也要跟著趨勢走,響應淨零目標,因此「我們第一批(碳權交易)就有意願」。

碳交所指出,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國外碳權確實有機會抵充碳費,但須待相關子法訂定,以及政策明確規範;不過,以目前的狀態而論,首批在碳交所掛牌國外碳權,尚不能抵充國內課徵碳費,也不能直接抵充歐盟依「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課徵碳關稅;國內企業購買首批國外碳權的好處就是做「碳中和」。

碳交所說明,企業減碳期盼達到淨零的目標,但減碳之後還未達標的部分,可購買碳權抵充,在排碳、減碳或購買國外碳權「正負抵消」後,達到「碳中和」。(編輯:楊蘭軒)11212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