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邁入碳權交易時代 學者:須與國際接軌避免重複交易

2023/8/7 13:56(8/7 20: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成立,節能減碳進入一個新里程碑。(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成立,節能減碳進入一個新里程碑。(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7日電)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天成立,節能減碳進入一個新里程碑。學者指出,台灣已有碳權可做為交易標的,重點是「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子法須完成立法,且台灣碳權交易所須與國際碳權交易機構的平台連結,避免碳權重複交易。

出任台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的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碳權交易所主要可分為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及碳諮詢3大營運項目。

碳權交易所初期著重碳諮詢 交易須待法規完備

林修銘指出,成立初期將先以教育及資訊提供為主,協助政府政策宣導,辦理碳盤查、碳中和、碳關稅等議題的教育訓練活動;待環保署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子法修訂及立法程序後,才能正式交易。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接受中央社採訪直言,除了法規的完備之外,台灣碳權交易所與國外碳權交易機構的交易平台資訊連結尤其重要,國際碳權交易,需獲得認證標的,更應避免重複交易,「碳權的所有者是誰,必須十分清楚」。

李堅明認為,台灣有豐富的證券交易市場經驗,可以應用到碳權交易市場,即便碳交所主管機關是環保署,但金管會卻是不得不介入,由證交所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並由證交所董事長出任碳交所董事長,並負責營運;與證券市場不同之處,就是證交所負責台灣股市,但台灣碳權交易所卻是兼顧台灣碳權與國際碳權交易,以及與全球碳權交易機構的資訊須充分連結。

林修銘坦言,台灣碳權交易所目前僅是將碳權當做金融商品交易的方向規劃,未來一切將以主管機關環保署的規劃為準;至於國內碳權交易部分,也要等「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訂定完成後才能實現。

碳權交易如證券一樣 具價格發現功能

李堅明說,碳權交易就像證券交易一樣,具「價格發現」的功能,除有碳權交易者第一次出售的初級市場,也如同證券市場一般,具備常見的次級市場交易;至於是否讓碳權當金融商品交易,反而不是重點。

他強調,世界各國減碳的目的是避免溫室效應擴大,影響地球生存環境,所以跨國合作是必然的結果;尤其對於易減碳排的產業鼓勵減碳,對不易做到的高污染產業,則在儘量減碳的原則下,可以透過買碳權來達標,向有能力減碳者購買碳權,進而達到鼓勵有能力減碳者多減碳的目的。

在整個社會朝向低碳轉型的架構下,發展綠電者可以得利,也透過交易轉換成碳權。售出碳權者可以是本國企業,也可是外國公司,在合作的概念下,只要能達成全球減碳的目標即可。

李堅明解釋,企業購買碳權主要是符合法遵對象的要求,或許是企業所在地的政府要求。台灣企業要符合國內的法令規範,也可能是客戶對供應鏈廠商的期待或要求,如蘋果要求供應鏈廠商達到一定減碳標準。

而航空業者為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減碳要求,也可透過碳權交易達到門檻。他舉例指出,如某企業需減碳5000單位才符合法規要求,但自行減碳只達3000單位,剩下的2000單位就可以靠買碳權來達標。

他直言,不同的國際組織對碳排的要求不一,但全球一起減碳,避免溫室效應擴大,這是人類社會的共識。

台灣須與國際機構對接 追縱碳權移轉

李堅明指出,歐洲最早實施碳權交易,亞洲是日本東京都在2010年開始交易碳權,中國在2012年由部分城市試點;但以國家來看,則是韓國在2015年開始推動碳權交易,且在證券市場以金融商品型態進行交易,新加坡在2021年由民間主導成立碳權交易所。

李堅明分析,台灣目前國內碳權約有2300多萬噸,為企業依自願減量專案形成的碳權,包括封廠減碳、燃料替代、節能等方式取得碳權,將來只要環保署的後台支援台灣碳權交易所,這些碳權均可交易。

他說,「碳權的移轉、追縱很重要」,除了像股票集中市場,將標的掛牌、報價、撮合,交易者有自己的帳戶,但資訊系統卻與股市不盡相同;因為有國內標的賣到國外,也有國外機構的碳權賣到台灣,「最重要的是必須與環保署對接,且須與國際機構對接」。

騎自行車里程能否列碳權?如何換算認證是關鍵

自行車大廠巨大機械執行長劉湧昌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曾建議,政府應鼓勵騎乘自行車減碳,期待能讓騎乘微笑單車(YouBike)里程數可列為碳權;如果有必要,巨大也可成立一個碳權交易所,交易自行車碳權。

李堅明表示,除了今天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事實上已有碳權交易經紀商,撮合台灣的企業交易碳權,但就是信賴度不足,因而才有政府出面成立碳權交易所的需求。

李堅明坦言,騎自行車公里數確實有機會成為碳權,並進行交易,但須提出有效的「減碳方法學」,減多少才能列為碳權,才能獲國際認證;現階段可行的做法,是由巨大提出「減碳方法學」,向環保署註冊,並向國際組織申請認證。

他進一步解釋,特斯拉電動車也是低碳交通工具,但各國認知的減碳標準卻不相同。政府針對運輸工具訂定標準,可以鎖定汽車,將油車、電車之間劃出一條線,計算電動車產生的碳權,讓油車生產業者購買碳權,並將成本反映在油車售價,進而鼓勵電動汽車。

不過,他認為,政府很難在自行車、機車之間劃出一條線,如何計算騎自行車的碳權,鼓勵騎自行車、少騎機車,在政策上仍有其不便之處。(編輯:張良知)1120807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林修銘:國內碳權交易分自願減量及增量抵換
172.30.1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