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大巨蛋孵32年 回顧台北棒球場演進史:看台破洞照比賽、天母只蓋了一半?

2023/11/10 15:27(2024/1/21 15: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在台北大巨蛋之前,台北市曾有新公園球場、圓山球場、台北市立棒球場,以及目前味全龍主場天母球場,跟著歷史照片來回顧這幾座球場吧!(圖取自中華職棒臉書、中央社檔案照片)
在台北大巨蛋之前,台北市曾有新公園球場、圓山球場、台北市立棒球場,以及目前味全龍主場天母球場,跟著歷史照片來回顧這幾座球場吧!(圖取自中華職棒臉書、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台北大巨蛋自1991年開始規劃,2023年11月拿到使用執照,12月舉辦棒球亞錦賽。在這漫長的32年間,位在市中心的老台北球場於2000年拆除;天母球場因為是「社區」等級,舉辦比賽有部分限制;球迷期盼台北市能有一座真正職業級、國際級比賽場地,只能寄望大巨蛋。在這座能遮風避雨的室內球場正式啟用前,先帶大家回顧台北市棒球場演進史。

新公園、圓山球場 奠定台灣棒球基礎

日治時期的新公園及圓山球場,是台北市最早期的棒球比賽場地。新公園就是今天的二二八紀念公園,球場位在國立台灣博物館東南側(現今中國古典式亭閣及水池處),約於1907年啟用,場地不大,就像是公園內的一塊空地。1929年第1屆全島少年棒球大賽在此舉行,參賽5支球隊中唯一台籍學童就讀的高雄第一公學校拿下冠軍,是台灣棒球史重要一筆。

圓山球場是1923年為了迎接裕仁皇太子來台視察而興建,占地逾2萬坪超越新公園成為當時全台最具規模的運動設施,也是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夏季甲子園)台灣大會比賽場地。戰後圓山球場作為美援物資集散地,與美國斷交後改建中山足球場於1989年啟用,後來又因台北市舉辦2010年花卉博覽會而改建為「爭艷館」,自此不再作為運動競技場地。

1931年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台灣大會在圓山球場舉行,最終由嘉義農林學校奪冠,並進軍甲子園寫下「天下嘉農」傳奇。(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1931年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台灣大會在圓山球場舉行,最終由嘉義農林學校奪冠,並進軍甲子園寫下「天下嘉農」傳奇。(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台灣棒球發展在日治時期奠定基礎,戰後更加蓬勃。銀行公會棒球賽在1948年誕生,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台灣銀行、第一銀行組隊參與,每年在新公園棒球場比賽,吸引大批民眾觀賽,也培養了許多好手。1957年台北市推動興建市立棒球場,新公園球場就此功成身退。

1955年8月27日第4屆銀行盃金像獎棒球賽頒獎典禮在台北市新公園舉行,同時也舉辦表演賽,由省主席嚴家淦開球。(中央社檔案照片)
1955年8月27日第4屆銀行盃金像獎棒球賽頒獎典禮在台北市新公園舉行,同時也舉辦表演賽,由省主席嚴家淦開球。(中央社檔案照片)
1957年5月4日華南銀行主辦的金像獎棒球賽在台北新公園揭幕,有男子組13隊、女子組10隊參賽。日本東京女子棒球隊也應邀來台參加。(中央社檔案照片)
1957年5月4日華南銀行主辦的金像獎棒球賽在台北新公園揭幕,有男子組13隊、女子組10隊參賽。日本東京女子棒球隊也應邀來台參加。(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北市立棒球場 見證職棒興衰

位在南京東路、敦化北路口的台北市立棒球場最初啟用時相當簡陋,經過多次擴建才陸續完成內外野觀眾席、翻牌式計分板、夜間照明、宮殿式大門等設施。1982年更新休息室及增設內野看台頂棚後,台北球場終於以「完全體」姿態,迎接1990年代職棒熱潮到來。

台北球場1990年3月17日舉行中華職棒歷史性的開幕戰,湧進1萬4350名觀眾。往後幾年票房也十分亮眼,尤其(味全)龍(兄弟)象大戰最為轟動,許多沒買到票的球迷會攀上比鄰的市立體育場看台高處,甚至是爬上夜間照明燈塔看「免費」球賽,險象環生。

職棒初期的球迷相當瘋狂。1991年6月1日龍象大戰打到第6局因雨暫停,龍隊總教練徐生明認為裁判應裁定比賽成立,在取得聯盟賽務部同意後率隊離場,引發象迷不滿,有人拆了看台座椅往場內丟,甚至砸了球場設施,而這只是台北球場球迷暴力事件其中一個案例。1994年8月28日,兄弟象球迷不滿前一場比賽裁判認定洋將帝波漏踩本壘而出局,在開賽前向場內丟入大量雞蛋,同樣令許多資深球迷印象深刻。

在簽賭案放水球事件爆發後,球迷大量流失,這些激情場面隨之減少,台北球場也出現老舊、破損、鋼筋外露等問題。1996年左外野靠近計分板處看台出現大破洞,為避免影響職棒賽程,且當時政府已在規劃大巨蛋興建案,因此沒有大規模翻修計畫,只以簡易補強並用布條禁止球迷進入該區域,使得台北球場的「晚年」彷彿是以「危樓」狀態度過。

2000年底台北球場拆除改建台北小巨蛋,原地沒留下任何設施與遺跡,球迷若想緬懷這座台灣棒球指標性場地,只能透過老照片或影片了。

1959年5月3日中華與美國聯誼棒球循環賽在台北市棒球場舉行,當時外野僅是簡易看台,後方建築是體育場大門。(中央社檔案照片)
1959年5月3日中華與美國聯誼棒球循環賽在台北市棒球場舉行,當時外野僅是簡易看台,後方建築是體育場大門。(中央社檔案照片)
早期職棒以龍象大戰最具人氣,兩隊球迷在一壘、三壘看台壁壘分明,但也容易因為場上狀況打出火氣,多次出現球迷丟垃圾甚至破壞球場等舉動。圖為1996年8月11日龍象大戰湧進爆滿觀眾。(中央社檔案照片)
早期職棒以龍象大戰最具人氣,兩隊球迷在一壘、三壘看台壁壘分明,但也容易因為場上狀況打出火氣,多次出現球迷丟垃圾甚至破壞球場等舉動。圖為1996年8月11日龍象大戰湧進爆滿觀眾。(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北市立棒球場緊鄰敦化北路及南京東路,由於腹地狹小,每到比賽日人行道總是擠滿排隊購票和準備入場的球迷。(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北市立棒球場緊鄰敦化北路及南京東路,由於腹地狹小,每到比賽日人行道總是擠滿排隊購票和準備入場的球迷。(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北市立棒球場於2000年11月拆除前舉辦回顧紀念賽,也開放球迷進入場內收集紅土留念。右為紀念賽觀賽手冊。(中央社)
台北市立棒球場於2000年11月拆除前舉辦回顧紀念賽,也開放球迷進入場內收集紅土留念。右為紀念賽觀賽手冊。(中央社)

天母「社區球場」打職棒 阻力重重

台北市為了爭取亞運等大型賽會,1992年就已規劃興建天母棒球場,預計容納超過2萬觀眾,在大巨蛋完工前的過渡期,取代台北市立棒球場成為職棒場地。不過市長陳水扁上任後認為,過渡型場地規劃2萬席位不合理,1995年市府決定變更為6000席位,但居民仍認為會影響當地交通,持續表達反對興建、拒絕職棒進駐。

2000年2月底天母球場正式啟用,但因下雨排水不良導致四國五強成棒邀請賽必須臨時變更場地,相當難堪。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決賽在天母舉辦,內野增設臨時看台超過4000席位,全場可容納上萬觀眾,中華隊靠著陳金鋒雙響砲擊退日本,拿下第3名,成千上萬的球迷在球場外的忠誠路「自主封街」狂歡,宛若封王遊行。

天母球場啟用起初場地狀況不佳,2000年3月舉辦的中日韓澳棒球邀請賽因積水頻頻停賽,工作人員克難地以海棉吸取球場的積水。(中央社檔案照片)
天母球場啟用起初場地狀況不佳,2000年3月舉辦的中日韓澳棒球邀請賽因積水頻頻停賽,工作人員克難地以海棉吸取球場的積水。(中央社檔案照片)
2001年啟用不久的天母球場將舉辦世界盃棒球賽,原先全場僅有6000觀眾席位,在內野觀眾席後方及靠近外野處增設臨時看台後,全場可容納1萬名觀眾。圖為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前往視察,並在看台上跳躍測試堅固度。(中央社檔案照片)
2001年啟用不久的天母球場將舉辦世界盃棒球賽,原先全場僅有6000觀眾席位,在內野觀眾席後方及靠近外野處增設臨時看台後,全場可容納1萬名觀眾。圖為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前往視察,並在看台上跳躍測試堅固度。(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北球場拆除後,大巨蛋也「難產」,台北市短期內沒有可以舉辦職棒比賽的場地,球界人士疾呼天母這座「社區球場」開放職棒。2001年世界盃再次點燃棒球熱潮,交通衝擊沒有預期來得大,馬英九市府持續與居民溝通,並評估球場擴建為2萬觀眾席,但後續沒有下文。

2002年5月職棒終於在天母開打,考量周遭生活品質與居民觀感,天母球場有許多其他球場沒有的限制,例如不可辦在平日(週一至週四)、超過晚間10時比賽不再延長等。2021年味全龍重返職棒一軍舞台,並取得天母主場經營權,「天母條款」也有所放寬,不再限制只能在假日比賽,球團也打造許多適合親子看球的設施活動,近年已鮮少再有居民排斥職棒比賽的消息。(編輯:林廷軍)1121110

2003年中華職棒總冠軍賽牛象大戰在天母球場舉行,由於1萬張門票在1小時內售完,現場排隊買票的數千名球迷憤怒幾乎引發暴動,有人失控砸毀售票處,也成天母球場歷年經典事件之一。(中央社檔案照片)
2003年中華職棒總冠軍賽牛象大戰在天母球場舉行,由於1萬張門票在1小時內售完,現場排隊買票的數千名球迷憤怒幾乎引發暴動,有人失控砸毀售票處,也成天母球場歷年經典事件之一。(中央社檔案照片)
從天母球場的外觀可以看出,當初的建築設計有保留內野第2層看台擴建的梁柱空間。(中央社)
從天母球場的外觀可以看出,當初的建築設計有保留內野第2層看台擴建的梁柱空間。(中央社)
2021年味全龍隊進駐天母球場,球員休息室全面翻新。(中央社檔案照片)
2021年味全龍隊進駐天母球場,球員休息室全面翻新。(中央社檔案照片)
天母球場僅能容納1萬觀眾,是目前職棒各隊經營的主場中容量最小的。圖為2022年季後挑戰賽中信兄弟與味全龍之戰。(中央社檔案照片)
天母球場僅能容納1萬觀眾,是目前職棒各隊經營的主場中容量最小的。圖為2022年季後挑戰賽中信兄弟與味全龍之戰。(中央社檔案照片)
天母球場原先沒有外野觀眾席,味全龍隊經營主場將右外野設烤肉席、左外野設野餐席(圖),以多元化的看球模式吸引球迷進場。(中央社檔案照片)
天母球場原先沒有外野觀眾席,味全龍隊經營主場將右外野設烤肉席、左外野設野餐席(圖),以多元化的看球模式吸引球迷進場。(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