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缺貨?:跨越全球的供應鏈風暴,揭開穩定生活的幻象

發稿時間:2025/09/19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缺貨?:跨越全球的供應鏈風暴,揭開穩定生活的幻象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缺貨?:跨越全球的供應鏈風暴,揭開穩定生活的幻象
作者|彼得.古德曼(Peter S. Goodman)
譯者|楊芩雯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5/09/11

川普關稅戰如何引爆全球供應鏈重組?

「美國製造」為何再次被喚起?

台積電赴美設廠又如何捲入地緣政治漩渦?

從港口癱瘓到勞工罷工,從效率神話到成本壓榨,

這是一部揭開物流幻象、直指全球化脆弱核心的第一手調查報導。

內容節錄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缺貨?:跨越全球的供應鏈風暴,揭開穩定生活的幻象》

數十年來,工廠一直維持最低的零組件和原料庫存量。這是一場革命席捲商業界後,企業擁抱及時生產帶來的結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工廠經理大野耐一展現的創造力結晶,他是帶領豐田汽車走出二戰重創的功臣。

界定大野耐一歷史名聲的豐田生產體系擁有響亮的名稱,卻不是某項總體規畫的產物。相反地,它是一系列反覆嘗試、暫時性改良的總和,經過數十年的試驗過程漸漸完善。豐田到 1970 年代才開始使用這個詞彙。

位居豐田藍圖核心的是及時生產制度。豐田不去囤積大量的零件和原料庫存,造成時間、實體空間和金錢消耗,反倒改造自己的,甚至包括供應商的工廠配置,確保零組件在剛好需要用到前送抵生產線,接續汽車製造的下個步驟。

隨著豐田從世界舞台的小角色轉型躍身全球最大車廠,這間公司也榮登一場全球企業再造運動的領導者,打著所謂的精實製造名號推行。

管理顧問四處兜售研究報告,向企業經理人保證,倘若他們接受豐田的觀念、採用豐田的方式,效率就會呈現驚人成長,隨之降低成本並提高獲利。

這波運動的範圍遠遠超出汽車業,最終滲透全球經濟的所有隙縫。「精實」概念引領藥廠和醫院、肉品加工業和鐵路、電腦晶片和醫療器材製造商的營運。這也是中國工廠停工後迅速發生重大短缺的部分原因─早在疫情衝擊前,庫存就很精簡了。

這場運動的極端分子共同塑造最近數十年的世界,在其中,跨國公司擦亮當下的資產負債表,卻使自身在未來容易陷入困境。

長遠而論,這種權衡毫無道理。這讓供應鏈暴露在動盪中,不過,有一小群獲益者認為這種邏輯說服力十足:上市公司的股東。

克努.阿里克(Knut Alicke)在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工作,數十年來,麥肯錫樹立冷面解析者的名聲,透過以資料為導向的嚴謹探究過程,一步步洞察複雜真相。

而豐田的成功激勵了及時生產革命。麥肯錫把零件和倉儲管理的觀念,延伸到人力監管。這麼說來,人類也是存貨。一間公司保有愈多員工,營運成本就愈高,重整商業架構以開發新機會的門檻也愈高。在管理顧問鼓吹下,經理階層採納的觀點不再把員工視為商品和服務的根源,反倒是資產負債表的累贅,最好不留情面地抑制。

阿里克明確督促販賣消費性商品的公司,應該拋開維持額外庫存量以防萬一的顧慮。在全球網際網路和國際運輸網的年代,任何東西缺貨都能迅速下訂出貨。複雜電腦程式能過濾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以驚人的精準度預測需求變化,使大型倉庫淪為昂貴的過時設施。

在阿里克描繪的世界中,供應鏈不只把產品從工廠運往消費者手上,更是獲利成長的手段。

此外,專業基金經理人特別重視一項關鍵指標:所謂的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s)。這是指一間公司擁有的資產總值能夠創造多少利潤。只要企業成功提高資產報酬率,公司股票就會對投資人更有吸引力。

從純粹會計學的角度來看,削減存貨可以立即拉抬這項重要數據,因為公司的資產總值降低了。這是簡單明白的數學。存貨減少代表公司獲利會除以一個較小的數目,得出較高的報酬率。

而在麥肯錫內部,最熱衷大幅削減存貨的管理顧問有時被稱為「精實塔利班」。只要有人對這項志業顯得不夠狂熱奉獻,他們就急忙剷除。

然而到了 2021 年春天,像阿里克這樣的管理顧問有太多狀況需要解釋。全球各地的 COVID-19 垂死患者等不到呼吸器。醫院也買不到抗生素。晶片短缺依然導致汽車廠產能低落。

我打給阿里克,詢問及時生產有沒有責任。

「我們做過頭了。」他告訴我。「就設計面而言,這套系統不太有韌性。」

阿里克調查損害情況,漸漸得到一種看法:韌性必須成為供應鏈的下一盞明燈,以新的口號來指引麥肯錫永無休止的使命。並非企業領導者不該把營運託付給管理顧問,而是這群顧問必須更新論點。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