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聲音有限,想像無限:視障朋友的「台語劇場字幕機」盧志杰

「我希望做到盲人朋友來看戲,能比看得到的人欣賞到更精采的場面。」
2019/4/3
文:江佩凌/攝影:徐肇昌

劇場界的人都叫他「黑豬」,盧志杰魁武身形的硬漢外表下,有一顆柔軟細膩的心。為了讓盲友也能「看」一場好戲,彷若把活生生的舞台劇變成live廣播劇,他說,希望能用有限的聲音,帶給盲人朋友們無限想像。

約4年前在兩廳院媒合下,盧志杰首次在明華園表演中嘗試台語口述,後來唐美雲歌仔戲也找上他,擔任傳統戲曲大戲「夜未央」的台語口述任務,至今參與過兩次台語口述工作。我們南下到高雄採訪他,相約在鹽埕區十分有名氣的老咖啡店,他啟動電腦、打開去年替「夜未央」口述用的工作PPT,只見數十頁的口述腳本精采生動,對遠道而來的我們耐心解說,重現一場精彩演出。

事前功課要作足

盧志杰出身嘉義,擅長用閩南語及俚語撰寫或改編劇本,也因此受到導演吳念真器重,儘管日常台語很溜,但面對口述工作,盧志杰知道那又是另一個領域,比他專業的老師很多,必須謹慎以對、兢兢業業。盧志杰說,他在事前會先要求過目劇本,除了逐字確認台詞發音,「人名」讀音必須和演員念法一模一樣,一旦遇到不確定的發音,就向台語專家請教正確讀音,並寫下音標註記。

正式演出前30分鐘,盧志杰就很忙碌,除了一邊介紹角色和演員,還會把一般民眾入座後會拿到的「節目單」內容先念過一遍,「你要先想像,一般觀眾會得到什麼訊息,我們做口述的人,就是透過聲音讓他們得到和明眼人一樣的訊息。」

「舞台上聲音不會停」,為了忠於歌仔戲表演特色,盧志杰會提前向盲友解釋,有些地方會進行口述,有些橋段則留給他們聆聽現場聲音,尤其唐美雲歌仔戲音樂皆由國樂團現場演奏,「沒好好聽會就很無彩(bô-tshái,可惜)」。

此外,由於唐美雲歌仔戲還有一項特色,只要「國寶出來一定會有掌聲」,因此盧志杰已經把演出過程會發生的狀況設想好,開演前先打預防針:「等會若現場聽到鼓掌聲,不要覺得奇怪,只是國寶走出來」。

把自己當作視障朋友的「字幕機」

「時間是2000年前中國的漢朝,地點是漢朝首都長安城,半暝的長安城,橫屍遍野,有如睏得很深、很深」。開場氣勢磅礡音樂奏來後,第一幕幽靈正在舞台上跳舞,負責口述的盧志杰省略舞台實況,緩緩補充一段劇本沒有的時空情境,其中還藏著小巧思,他用「橫屍遍野」來增添盲人的想像世界。

台上明明只有幾個人,但在盧志杰口述下所塑造的世界,可以是萬千兵馬、萬箭齊飛,搭配現場音樂氣勢與緊張感,一句句堆疊情緒,讓盲友也感受到表演的高潮。

他舉例,如「飛天遁地」的場面,在舞台上總有個限制,但說給盲友聽卻能真正實現,「我說飛天,他就是飛天,遁地就是遁地」。因此在他看來,透過口述,看不到的人反而能體會到更精采的劇情。

在歌仔戲正式演出過程中會有字幕輔助,盧志杰在口述工作上也不馬虎。他會緊盯著唱調的節奏,把自己當成「盲眼人的字幕」,遇到歌詞時,就會先抓到空檔念一句,再讓盲友們聽台上演員們唱一句,輔佐這些「看不到的觀眾」,也可以接觸到歌詞的意境。

至於舞台上的道具和色彩等細節,盧志杰語重心長說,他會視情況來說明,「你不需要對盲眼人說天空有多藍,那太殘忍了,所以我會盡量口述劇情,講比較容易想像的畫面,並以他們生活經驗中可以理解的東西來說」。

「夜未央」劇本裡,最困難的是主角皇帝出場討伐太子時,足足達兩分鐘半的時間,舞台上不斷空翻迎接皇帝出場,面對沒有台詞的演出空檔,盧志杰突發奇想,把「孫子兵法」裡的「道、天、地、將、法」戰略思維放入腳本,一字一句地襯托這場開戰前的緊張氛圍,說完還得順接上唐美雲講話時機,「光這一段我就練習不下十次」,但唱完會讓盧志杰起雞皮疙瘩,直呼:「會爽。」

最大成就感是視障朋友的反應

仔細研究盧志杰的口述腳本,會有輔佐劇情的「腦補」內容,也有表達情緒的字眼,甚至融入種種生動狀聲詞,把活生生的舞台劇變成live廣播劇,好奇若不慎講話打結如何解套,盧志杰說,他會大方道歉,也抱持著「越真實的表演,大家會越喜歡」的想法,不避諱表演出槌。



去年和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時,盧志杰還找來視障音樂家王俊傑輔佐。彩排時,王俊傑會一邊把實際「看戲」的狀況和疑惑提出,讓盧志杰當下隨即修改筆記,掌控更好更細緻的口述節奏,並用聲音引導聽者建構舞臺上的每個場景,也「聽」見人性的複雜糾結。

有趣的是,盧志杰在重複觀看彩排和正式演出時,兩廳院都會開一個專屬房供他使用,他打趣說,現場會無限量提供啤酒,「但我不會喝太醉,主要是需要啤酒花來潤喉」,面對兩廳院的這份貼心,也讓盧志杰得以更專心詮釋。

提及口述工作最大的成就感,對盧志杰而言,無疑就是這些「看不見的觀眾」反應。他憶及有次和盲胞朋友見面時,曾有人熱情要求:「你可不可以給我摸一下」,才發現原來本人「很大隻」,至於其他意見較多是語速快慢和音量大小的調整,但大多數盲人都給予盧志杰正面肯定。

不過盧志杰認為,倘若口述工作能再更專業演出,背後應配置編劇、演員和導演3人分工合作,但現階段礙於經費與種種因素下,盧志杰等於自編、自導、自演,「可是我一個業餘人士,不可能做到專業級那麼好」。

的確,台語口述並非容易,也須下足工夫,而盧志杰這份深厚功力來源,包括已故台語講古大師吳樂天、講「十八銅人」廣告詞的電台說書人俊鳴,黃俊雄布袋戲、台語文專家恆春兮、鄭順聰等人,都算是伴隨盧志杰成長的「台語老師」,而阮劇團今年推出「熱天酣眠」、「嫁妝一牛車」等劇,盧志杰皆參與台語改編及聲音演出,他也衷心期盼,台語口述工作能繼續傳承,讓盲人朋友能有更多機會「看見」舞台上精采絕倫的演出。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