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2020 此時阮義忠照片的馬祖人

那些馬祖人遺忘的 藉老照片回憶自己、追尋時光
2020/12/18
文、攝影:邱筠/圖片提供:阮義忠

攝影師阮義忠照片中的馬祖,拍攝了當年馬祖酒廠製酒、婦女在海岸邊撿拾貝類、男子挑著竹籃賣菜、老人家風霜的臉頰凝望與外界隔絕的對岸、孩童無憂地玩耍。

文化+這期也找到41年前照片裡的影中人,請他們回憶當時照片中的自己。

41年前阮義忠在馬祖拍下當時小朋友的照片,如今照片裡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圖片提供:阮義忠。)

阮義忠第一眼的馬祖 港口旁的董金貴

今年65歲的董金貴,出生在馬祖南竿,民國60年從金門軍校畢業回馬祖,民國68年阮義忠到馬祖拍照,董金貴負責港口運輸指揮部工作。阮義忠從軍艦下南竿馬港前拍的第一張照片,正巧捕捉到站在岸上協助船艙作業的董金貴。

65歲的董金貴指著41年前照片中的自己,身為職業軍人的他,當時負責港口運輸工作。

文化+:還記得當時照片裡的自己正在做什麼嗎?

董金貴(以下簡稱董):
民國68年我負責中字號搶灘的運補任務,船由海軍開門、陸軍負責架橋後,貨物清運有些東西靠人力搬,有些是軍用大卡車進船內將貨載出來,當時我負責車輛安全、人員管制。

軍方有兩種運輸船,一種是LST(舊稱中字號戰車登陸艦)、一種是AP(人員運輸艦),會在馬港外海下錨,由小船灘頭接駁,居民都是靠這個上岸。但當時阮義忠沒有搭AP艦,照片裡這艘船是LST,他由內往外拍,剛好拍到在岸上的我。

阮義忠當年到馬祖拍下的第一張照片,是他從運補船往外看的馬港,董金貴則是在岸上右側的第一名軍人。(圖片提供:阮義忠。)

對照當年照片和現在的沙灘,變化不大。馬港灘頭旁的油池坑道還在,以前是軍方運補油用,現今也都還有。

勞軍團下船後,時任副司令官(攤開雙手的男子)到港口接待。(圖片提供:阮義忠。)

文化+:41年前的馬祖老照片,勾起你哪些回憶?

董:阮義忠拍照時我們都不知道,這次看到嚇一跳,他還拍到我們家。

董金貴家窮,父親坐的沙發是指揮部報廢品,兒子、女兒都在這棟馬港民宅內出生。(圖片提供:阮義忠。)

這張照片坐在沙發上的是我爸爸,右下角是最小的妹妹。我們家有4個男孩、6個姐妹,共10個人,當時家裡很窮,看到照片時還納悶「家裡怎麼會有沙發?」後來想到指揮部整修,長官讓我把報廢的沙發拿回家用。我的兒子、女兒都是在這棟房裡出生。

馬港的蚵嗲小販與顧客,在台灣稱為蚵嗲,在馬祖則稱為蠣餅。(圖片提供:阮義忠。)

41年前的馬祖沒有7-11,阿兵哥肚子餓了,居民得做些小點心給他們。這張照片是朱家蠣餅,朱家賣了好幾十年,從我讀小學就開始賣了,從民國50年代賣2元,賣到民國68年約10元。以前阿兵哥多,清運完肚子餓了就跑去買蠣餅,老闆生意好到供不應求,單是靠賣蠣餅,老闆就能把兒子供到唸大學,最後還去美國讀書、當老師。

馬祖日報舊址翁氏古宅。(圖片提供:阮義忠。)

這張則是在我家前面,馬祖日報社原址,現在去找,說不定還能看到「馬祖日報社」的字樣。

馬祖日報舊址現今樣貌。

林水蓮:25歲的我在洗衣店工作,幫軍人修改衣服貼補家用

今年66歲的林水蓮,民國68年她25歲,當時經營洗衣店,幫軍人修改衣服。

今年66歲的林水蓮,比對41年前在洗衣店工作、幫軍人修改衣服的自己。

文化+:還記得當時照片裡的自己正在做什麼嗎?

林水蓮:
那時在洗衣店工作,主要幫阿兵哥洗衣、燙衣、改衣。改衣服要車臂章、改褲子、改衣服,價錢不一定,改一次約40到50元,刺臂章大約收20到30元。那個年代的女性,多半都做洗衣工、修補衣服貼補家用,女兒就在我旁邊看我改衣服。那個時候的錢比較大,一斤米10幾元,但修補衣服一次就能賺至少30到50元。

照片後方是整櫃的小說跟漫畫書,一個空間除了有洗衣店,還有小說出租的生意,當時馬祖沒有圖書館,阿兵哥只能來租書,所有的書都是從台灣運過來。

那個年代是軍管時期,馬祖人很難離開島上,馬港等同軍港,每回只要有補給艦搶灘,搶灘的時候商店街一整晚都不打烊,整條街都在做生意,大家有錢賺就拚命賺。

25歲的林水蓮(右)正在幫軍人修改衣服,女兒(左)則在身旁。(圖片提供:阮義忠。)

後來我家從舊街搬到新街,店面也不斷改變,配合軍人消費需求,曾做過五金行、MTV、早餐店等,全都是配合軍人消費。隨著軍人慢慢退出馬祖,阿兵哥沒那麼多,生意也沒有以前好了。我也不再做生意,現在已經退休10年了。

不過現在看到自己以前的照片,覺得好年輕、很懷念。

馬港商店街上,處處可見縫製軍服的婦女。(圖片提供:阮義忠。)

李衣蕊看老照片 懷念已逝外婆身影

年近80歲的李衣蕊,民國68年時在馬港商店街開店,當時和街坊鄰居聊天,意外被阮義忠拍下馬祖女性話家常的一刻。

年近80歲的李衣蕊,41年前在馬港商店街開店,街坊鄰居聊天,意外被路過的阮義忠拍下。(圖片提供:阮義忠。)

文化+:還記得當時照片裡的自己正在做什麼嗎?

李衣蕊(以下簡稱李):
完全不知道自己被拍了,這個人好不像我,那時候應該是在街上聊天,以前沒有相機、很少拍照,看到很懷念。

李衣蕊(左1)當年近40歲,在馬港商店街做生意。(圖片提供:阮義忠。)

文化+:從這批老照片有什麼意外發現嗎?

李:
阮義忠還拍到我外婆耶!外婆住在南竿津沙,她已過世30幾年,我都快要忘記外婆的樣子。那個年代的老人家都會穿唐裝棉襖外套,頭上會戴著傳統頭飾,照片裡的外婆已91歲,家裡幾乎沒有老人家的照片,太驚喜了!

阮義忠當年隨手拍下南竿津沙的91歲老奶奶(中),孫女李衣蕊在41年後,透過老照片懷念外婆。(圖片提供:阮義忠。)
李衣蕊驚喜地看著書中91歲的外婆,歲月在她臉上也留下和外婆一樣的痕跡。

有如北投蓬萊食堂的馬祖明星樓

阮義忠的照片中有不少當年馬祖街景,其中一張男子挑著扁擔,竹籃裡裝滿大白菜的身影,引起「明星樓餐廳」老闆的注意。

位在馬港舊街的明星樓餐廳,照片中間微偏右的招牌上,可看見「明星樓」3個字。(圖片提供:阮義忠。)

這間開了40年的「明星樓」,做的都是馬祖道地菜色,從做傳統福州菜起家,包括淡菜、紅糟雞、魚類、蘿蔔海苔、紅麴米糕、地瓜餃,多半以在地新鮮海鮮做成福州料理。

明星樓老闆曹祥福說,「餐廳服務過很多政商名流,過去只要總統來到馬祖,餐宴都由我掌廚。」從前總統李登輝、前副總統連戰,到現任總統蔡英文等,全都嚐過明星樓的佳餚。在馬祖,明星樓就有如當年北投的蓬萊食堂。

同樣一條街,41年前與現在的相同場景。

明星樓老闆娘回憶民國82年李登輝到馬祖巡視,那次他走訪東引、亮島、北竿、南竿、莒光等地,明星樓幫李登輝做馬祖宴席菜,一次就做了20多桌,「每道菜(幕僚)都要用金針、銀針試毒,做到都怕了。」

明星樓鼎盛時期有如北投的蓬萊食堂,政商人物只要到馬祖,全都指名要吃明星樓的菜,老闆曹祥福(左)身兼大廚,老闆娘(右)負責外場。

還有一回連戰到明星樓吃飯,當天店裡沒別的客人,只做這一桌生意,「前後都被警察、衛兵包圍。」老闆娘說,那時的傳統菜手工菜,沒辦法做太多生意,餐廳經常被政府包場,但物資不發達的年代,光是賣酒還要到物資處排隊搶才搶得到,如今回想起來,仍是一段值得回味的往事。

圖為如今的馬港新街對比照片中的過去樣貌,建築物並沒有太大差別。
1979對比2020,北竿芹壁村的今昔變化不大。(上圖:阮義忠提供/下圖:邱筠攝影)
172.30.142.56